可這種規律不獨生意場如此。
適用於各個領域和人際關係。
寧衛民就見過不少從小到大的好同學,好同事,好哥們兒。
因為彼此競爭一個進修的機會,一個工作機會,或者是競爭男女朋友,又或者是職位晉升,
互相猜忌,彼此背叛、挖坑、出賣,導致徹底分道揚鑣。
他也見過,一些兄弟姐妹血緣親人,涉及到繼承房產,或是老人遺留的值錢郵品。
爭奪得臉紅脖子粗,為此大打出手,最後鬧到了把家醜在法庭上、媒體上公之於眾的地步。
甚至有的兒女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就因為自己的不良嗜好,
把老人的財產騙光揮霍一空,讓老人無家可歸的。
這些統統都與生意場無關,與生意人無關。
反過來,在寧衛民自己的體驗中,反倒是信奉等價交換的生意人之間更容易做到坦誠相見。
因為大家的利益訴求,往往都是明擺著的。
這種關係產生的好惡和親和根本不加掩飾,很直接,很實在。
彼此的默契完全可以體現在貨幣上,看得見,摸得著。
聽起來雖然不那麼順耳,但其實遠比那些虛情假意的君子之交單純的多,也更容易相處。
所以在寧衛民看來,造成這種重利輕義結果的真正原因,只是人性裡的趨利、自私沒有受到應有的節制,無限放大才導致的災難。
這樣的人從來只在乎他們自己,而不懂得尊重其他人的需要。
反過來說,只要不是這種人,就都是值得交往、信任、可以共事、合作的人。
就像他身邊的那些2號院的鄰居,那些重文門旅館曾經的同事。
別看他們每一個人很普通,差不多全都是因為得了好處,才匯聚到他的身邊上的。
可人畢竟是感情動物,相處的時間長了,他們之間便不光只有好處,感情和信任都是會積累起來。
這就導致這些朋友可以不計報酬為他辦事,甚至真的願意損害自己一部分利益成全他的利益。
比如說張士慧,為什麼連借條也不要,就把幾萬塊積蓄拿給他用啊?
明明倆人生意已經切分了,可菸酒一漲價,就因為知道他用錢,張士慧主動給他追加了一部分錢。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關係處到那個份兒上了。
相信只要不發生重大的變故,這樣的友情是可以一直維繫下去的,這樣的朋友永遠都會是自己的助力。
所以基於這樣的關係,這次張士慧既然下定決心辦停職留薪,打算重新跟寧衛民合在一起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