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東街由於地偏人稀,附近僅有一家賣炒餅、麵條的小飯館,所以大家吃飯都很迅速。
不過半個多小時,寧衛民和羅廣亮他們,都已經輪換著填飽了肚子。
到了這個時候,日頭已經徹底偏西,眼瞅著就要下去了。
太陽的顏色也由金黃變成了桔紅,給京城鍍上一層淡淡紅光。
而街市的情況同樣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那就是人數兒以看得見的速度飛快減少。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的京城,一種黑白兩重天現象一直鮮明的存在著。
那就是白天隨處可見排隊擁擠的人群,每當夜幕剛剛降臨,立即消失不見,變得行人疏落。
只有昏黃的路燈,來印證城夜晚的蕭瑟與寂寥。
這裡也不會例外。
所以幾乎在工人們散去的同時,倒騰農產品的小販們便開始收攤兒。
無論賺多賺少,大部分人都帶著這一兩個小時的成果回家了。
雖然這期間還有些經營其他品種小販又趕到這裡。
比如賣鞋墊襪子的、賣針頭線腦的、賣手電、電池、雨傘之類小百貨的……
這些人像接班兒一樣的佔據了農貿產品退去的地方。
不過也就寥寥幾個攤兒而已。
而且他們貨物種類稀少,且更為低劣。
一看就知道,這些人幾乎都不是職業小販。
純屬被生活逼得別無選擇,才會在白天的正式工作結束後,下班偷著到這兒“摸魚”來。
就比如說,勉強可以與寧衛民他們算做同行,僅有兩個賣服裝的吧。
一個是由一個四十來歲中年婦女卷著包袱皮兒擺的地攤兒。
賣的東西只有一種,就是款式土得掉渣兒的平腳內褲。
粉紅的、果綠的、黑的、藍的、灰的、條紋的、橫紋的、小花兒的……
顏色是五彩繽紛,可肥肥大大,根本不分男女,應該全是她自己縫製的大褲衩子。
而且這大姐顯然幹了沒多久。
別說不好意思吆喝了,她連抬頭看人都不敢。
完全是業餘中的業餘。
另一個三十七八的中年人,卻分明是遊刃有餘的老手。
這一點僅從他是眾多小販裡,唯一用自制鐵架子掛服裝的人就能看出來。
而他的貨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