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林星來了。
雖然多了林星,塞斯·格林伯格信心十足,他卻還是十分謹慎。
首先,在賽季開始之前,他找到了三所大專院校,準備打三場不對外開放的友誼賽。
然後是季前賽,球隊可以自主挑選對手,當然,前提是,你得和對方談妥了。
剩下的常規賽和聯盟內錦標賽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格林伯格首先確定了三場友誼賽的對手,一個是就近原則找來的長灘城市學院。
另一個是相距不遠、地處南加州的河濱社群學院。
這兩場友誼賽,長灘分校都會是主場作戰。
最後,為了讓新生們提前體驗一把遠距離客場作戰,格林伯格又找來了一所地處猶他州的社群大學。
三場友誼賽,主要的目的就是演練戰術,同時給新生們上上強度,給老生們找找自信。
打完這三場友誼賽,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季前賽了。
格林伯格很清楚,大西聯盟雖然孱弱,但以49人隊的配置,加上錦標賽單場淘汰的特殊性。
萬一拿不到錦標賽的冠軍,49人隊就只能指望遴選委員會把自己選進去了。
這個時候,季前賽的對手和戰績,就非常重要了。
季前賽對手的選擇很有門道,並不是說選一堆弱隊,搞一個高勝率就行了的。
選一堆弱隊,就算贏了,那說明不了什麼。
從一個分奴的角度出發,對手必須有強有弱,且弱隊一定要遠遠多於強隊。
用弱隊保證下限,用強隊提升上限。
為了能有一個完美的季前賽賽程,塞斯·格林伯格和他的教練組成員,開始了各種努力。
拉關係,套近乎,尋找著願意和長灘分校打一場的頂尖強隊……
……
第一場對長灘城市學院的友誼賽,面對一群菜雞,林星大殺四方。
他甚至都沒有打滿全場,就輕輕鬆鬆的就掠下了34分7個籃板9次助攻2個搶斷。
比賽還沒有結束,他就叉著腰站在球場邊,看著已經大到裂開來的比分,搖著頭:“就這?”
單說這場比賽,和他在高中時打得那些菜雞有什麼區別?
區別還是有的,或許是有很多大學四年級身體已經長成的運動員存在。
長灘城市學院的身體對抗,比他在高中時碰到的那些菜雞要強不少。
但強的這點身體對抗,還不至於產生質變,菜雞還是菜雞。
和菜雞對抗,林星一點快感都沒有,他不禁想問:
這所謂的友誼賽,有進行的必要嗎?
很快,友誼賽又進行到了第二場,49人隊大勝河濱社群學院。
這場友誼賽的強度倒是高了一些——
河濱社群學院和UCLA這等NCAA一級聯盟頂級名校密切相關,隊內養著幾個原本要被UCLA招入,卻因為成績不過關上不了本科的學渣。
這幾個學渣暫時進不了UCLA,就只能先讀著河濱社群學院,謀求專轉本,一年或者兩年後,再入UCLA。
有了這幾個學渣,河濱社群學院倒是不像長灘城市學院那樣,完全不堪一擊了。
&nmm……只是不堪二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