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來塢報道者》
整整一大版的版面,幾乎全都給了AFI百年百大電影的報道,作為好來塢首屈一指權威的媒體,《好來塢報道者》這次可謂是不惜血本。是最早將完整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單,全部都詳細刊登出來的報紙。
僅這一點,就與其他同級別的報紙拉開了差距,在其他報紙都因為篇幅關係,挑選重點來報道、討論時,《好來塢報道者》無疑成為了最顯眼的那個。
當然,例如《首映》、《電影》、《名利場》等雜誌類刊物,也全都默契的刊登除了完整電影榜單。《時代週刊》甚至在自己的封面上,直接放上了一張縮小版的百年百大電影海報,仔細觀察的話,上面詳細的按照順序,羅列出了所有入選電影。
可不管是詳細刊登報道也好,擷取重點討論也罷,AFI百年百大電影名單一經發布,立即就引起了地震一樣的全民大討論。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好來塢相關從業者,從週日早上開始,話題就沒離開過這份榜單。
自然,在榜單出來的一瞬間,相關爭論也隨之出現,這份榜單不僅僅代表著罕見的至榮譽,還在瞬間就帶來了無盡的爭議!
“AFI百年百大電影榜單的釋出,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無疑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之一。他以創紀錄的方式,用《辛德勒的名單》、《大白鯊》、《奪寶奇兵》、《外星人:et》、《第三類接觸》等五部電影,入圍了這份榜單。
值得一提,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憑藉著五部作品入圍,同時力壓希區柯克的《驚魂記》、《迷魂記》、《西北偏北》、《後窗》四部,韋恩格林伯格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逃出絕命鎮》、《無間行者》四部,成為該榜單入選作品最多的導演!
在這份榜單中,另一位大贏家毫無疑問是韋恩格林伯格,相信這一點肯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為他實在是太年輕了。可電影導演的才華,從來都沒有用年齡衡量過。與他類似,同樣有數不盡的導演大師,也是在年輕時就拍攝出了自己一生中的代表作。
可以看到,韋恩格林伯格不止是單純的四部作品入圍,《蝙蝠俠:黑暗騎士》與《小丑》這兩部偉大的電影,雙雙入圍了百年百大電影的前十位,如果從這方面來看,他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這對好友之間,到底誰是最大的贏家還有待討論......”
《洛杉磯時報》
“隨著AFI百年百大電影榜單的釋出,現在就已經可以明確的說明,韋恩格林伯格就是好來塢九十年代的導演旗幟。他以其別具一格的黑暗風格、高產的創作速度,成為了這份榜單中完全不能繞過的一員。
近年來,電影圈專業人士和普通影迷群體,都在不斷討論九十年代,是不是另一個電影史上的“鑽石年代”。以這份電影榜單來看,答桉是確定的,並沒有絲毫繼續爭論下去的必要。
同時,這份榜單還在無形中印證了一件事,那就是韋恩格林伯格導演,就是開啟好來塢“鑽石年代”的主要帶頭者之一。當然,這份榜單中其他的導演,也是這個輝煌年代的貢獻者,例如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他有五部影片入圍。還有才華橫溢的昆汀塔倫蒂諾,他的《低俗》也成功擠了進來......”
《華盛頓郵報》
“AFI百年百大電影榜單釋出的很突然,但主要入圍這份榜單的電影和導演,其實並沒有太出乎大眾意料。如果說唯一讓人感到驚訝的地方,就是年齡還不到三十歲的韋恩格林伯格,竟然有四部作品入圍了該榜單,甚至還有兩部作品擠進了前十,《蝙蝠俠:黑暗騎士》更是排在了第三位!
學院評選偉大電影的標準是什麼不得而知,只是讓一位年輕導演,過早地獲得過於巨大的榮譽,是不是還要多進行考量?要知道,北美自電影出現這一百多年裡,還有無數偉大的作品沒有入圍,這樣的結果,是否會讓公眾感到不公?”
《芝加哥太陽報》
“奧斯卡頒獎典禮每年都會舉行,學院評選出來的百年百大電影,與前者相比,在榮譽的重量上無疑更加具有分量。為了紀念北美電影誕生一百週年,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於昨日,正式釋出了百年百大電影入圍榜單。
其中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以五部作品入圍的成績,用絕對數量壓下了這份權威榜單的所有導演。除了他的五部作品之外,入圍四部作品的導演還有希區柯克,以及好來塢現在的導演旗幟韋恩格林伯格......”
《紐約時報》
週日一大早,基本上整個北美的權威媒體,都騰出了自家的頭版,刊登了有關百年百大電影榜單的相關資訊。
要注意,這些媒體中不僅僅是娛樂媒體,更有大量嚴肅紙媒、社會性媒體,無論什麼屬性,紛紛都給出了自家的頭版位置。從這方面來說,AFI百年百大電影已經不單純是娛樂新聞,完全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熱點。
儘管這些媒體都參與了報道,可並沒有摻雜任何傾向性,就算偶有對榜單的疑慮,表現的也算不上明顯。更多的還是在基於中立客觀的角度,對學院釋出的榜單進行了報道。
不過相比於這些權威大媒體,好來塢電影圈的娛樂媒體,說話就並不是那麼客氣委婉了。《好來塢每日娛樂報》在自家的娛樂頭版上,首當其衝的就對該榜單提出了質疑。
“或許韋恩格林伯格的作品應當入選,可是將《蝙蝠俠:黑暗騎士》放到第三位,《小丑》放到第十位,我真懷疑學院是不是有著“其他一些”考量!沒人會否認這兩部電影的偉大,但排在後面的其他電影,真就不如兩部DC超級英雄嗎?!
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學院在韋恩格林伯格創造的商業成績上低了頭,這顯然是毫無根據的。要知道,學院一貫以來的評獎方式,都是以現實主義影片為前提,難道這次學院真的就要緊跟一把潮流?亦或者,這份榜單的背後,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其他“因素”?”
《好來塢每日娛樂報》就像是開了個頭,隨後各大影評人、電影評論家們,紛紛在自己的媒體渠道上面發聲,甚至多為名聲響徹北美的影評人,公開質疑指責了學院的公正性。
普利策獎獲得者,全北美影評人的帶頭人羅傑艾伯特,第一時間在自己的報紙專欄上,以及自己主持的節目《看電影》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不到三十歲年輕導演,竟然入圍了百年百大電影榜單四部作品,學院選擇這樣做,簡直就是在把幾十年來積累的信譽,狠狠一把丟到了馬桶裡!”
紐約金牌影評人斯科特評價:“讓人根本就無法理解的排名,韋恩格林伯格這個突兀的名字,讓整份榜單都失去了其公信力!”
菲尼克斯影評人桑迪莫里斯,諷刺的意味更加赤洛。“真想知道,韋恩格林伯格到底花了多少錢,才讓自己躋身這份榜單......”
可是不管影評人們怎麼質疑、貶低,娛樂媒體怎麼展開討論,這份榜單都不會再有任何變化,學院也並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毫無疑問,這份榜單的釋出,遠比華納兄弟炒作韋恩2.6億薪酬,要有用的多。當天早上,在沒有任何公關的情況下,上百名記者自發的包圍了格林伯格莊園。
只是結果註定要讓他們失望,此時的韋恩,早就已經坐上了飛往東方的豪華包機,將一切紛紛擾擾都留在了北美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