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蝙蝠俠》他會慢慢嘗試改編,以提示彩蛋等方法,一部一部按部就班的拍下去,不過重要的還是故事改編,絕不能完全遵從漫畫來發展。
扎導已經證明過了,完全遵從漫畫來拍攝電影,只會出現一種情況,影片會變成DC粉絲的狂歡,路人觀眾的漠視,甚至是唾罵。
《蝙蝠俠大戰超人》簡直就是這方面的代表,讓大部分路人觀眾,有些地方根本就蓋特不到那個點。
如果想要看懂《蝙蝠俠大戰超人》,你就要先看過《超人之死》,《天國降臨》,《不義聯盟》,《超人紅色之子》,《正義聯盟起源》,《黑暗騎士歸來》等等等等DC漫畫!
這簡直就像是在開玩笑,這種投資2億5000萬美元的超級大片,肯定是要在主流院線大面積放映的,可電影放映的潛在觀眾,竟然是那些DC鐵桿的小眾粉絲!
其結果就是這些粉絲集體高巢了,可卻失去了人數最多的路人觀眾,因為他們根本就對這部影片接受無力。
這其中當然離不開華納兄弟的迷之操作,他們總是急躁的出昏招,只要被老對手的電影一刺激,就想透過一部電影追上對方的進度。
人家漫威從《鋼鐵俠》開始,一部一部的電影開始佈局,前幾部電影幾乎都在小心的試探市場,又透過彩蛋等等,慢慢把所有人物串聯起來。
等時間過去八九年,拍攝了十幾部電影后,才形成了漫威大法的大勢,也分了兩個大階段構建成了漫威電影宇宙。
華納兄弟高管們不看對方的前期工作,只看到了對方創造的輝煌,一怕腦袋直接一部《蝙蝠俠大戰超人》,就想追上人家的進度,直接推進到內戰宇宙。
這部《蝙蝠俠大戰超人》電影,內容幾乎壓縮了DC的五部漫畫劇情,各種龐大無比的鋪墊戲份,簡直是在電影中見縫插針。
扎克施耐德又不是一個以敘事見長的導演,最後的結果就是,小部分DC粉絲狂歡,因為他們完全能看明白導演的設定,而在路人觀眾眼裡就像是一盤散沙。
這簡直就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完全放棄了自身的優勢,抄作業的傳統技能都給丟了。
華納兄弟的決策就是這麼迷,就連許多大眾影迷都瞭解扎克施耐德,這個導演擅長的從不是什麼敘事講故事,而是濃墨重彩猶如油畫般飽和的色彩畫面,大段大段的慢動作抒情,敘事蒙太奇,漫畫式的分鏡構圖,還有最重要的暴力美學。
在扎導電影中,畫面感永遠是要高於敘事的,就像是大段大段MV一樣,這種好萊塢少有的另類化風格,讓他備受好評又飽受爭議。
這種風格如果不對他加以限制,就會出現《斯巴達300勇士》那樣的傑作,R級片最起碼把扎導的所有特色都能發揮出來。
想想他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是怎麼做的吧,只要一到了需要抒情的畫面,扎克施耐德就立馬進入了狀態,各種慢動作、特寫和時空轉換全都懟了上去。
可如果脫離了這些東西,他連最基本的敘事對話都拍的彆扭,太多的運用夢境等意識流的東西鋪墊,各種時空轉換破壞了劇情的流暢,不可避免的就造成了敘事節奏失衡,情節像是一盤散沙。
就連扎克施耐德自己在接受採訪時都說過,自己是站在一個DC漫畫粉絲的角度,來拍攝這部電影的。
最讓人沒法吐槽的,恐怕就是布魯斯韋恩和克拉克肯特化敵為友的劇情了,這絕對雷到了全世界的觀眾。
可《蝙蝠俠大戰超人》這種電影, 就像是把一堆都要有的主料,全部倒在鍋裡一鍋炒出來,還必須保持色香味俱全,這基本從選人上華納兄弟就走錯了路。
請來了一個拍攝電影敘事薄弱,玩形式主義的導演,這就算了,還給他帶上了一個個枷鎖,限制影片級別必須是pg13,不讓他挑選自己適合的劇本,最後就出現了這樣一部典型扎克施耐德式的電影。
環球曾經也這樣幹過,他們想要弄怪物宇宙的創意比誰都早,不過一個個大跟頭栽的,賠的底褲都差點掉了,想想《範海辛》吧。
這些都是韋恩在幾年後,將要遇到的問題,他的選擇很簡單,入股華納兄弟取得話語權,然後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現在沒人和他競爭,只要一部一部拍下去,慢慢的把人物一個一個的引出來,這是最保險的做法。
想到這裡,韋恩笑了起來,這一切都來的及,《蝙蝠俠開戰時刻》就是最好的切入點,以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沒人能強制自己不許拍攝R級片,因為自己的影片能夠賺取高額利益,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