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千載轉瞬即逝,再次得見武痴絕學,亦是讓吾心中不免感慨。”
在開完大會之後,是凜牧和蜀道行兩個人的小會,只見嶙峋怪石旁一座磨盤大的樹樁,上面兩節竹節正冒著嫋嫋煙氣,輕輕一抿,雖說只是山野之茶,卻也透著一股別樣風味。
“可惜當年吾與武痴尚有論道之誼,時至今日,卻開始糾結刀技劍術,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在表明己身來意之後,凜牧言中也頗有幾分自嘲,畢竟按照中原的傳統思想,研究哲學(也就是道)的才是上檔次的,鑽研技術的總歸是要次一等的。不過凜牧倒是沒這種思想,只是先說出來堵住蜀道行的嘴而已。
“傳聞祖師尚在時,曾與牧神同於集境論道,吾等後輩亦是心嚮往之。”
至於凜牧剛剛論完道人就被放逐了這種打臉的事,當然是不能說下去的,蜀道行在江湖上混了這麼多年也不是白痴,立即很懂事地轉換了話題方向:“只是當時祖師應該武道已成,為何……”
為什麼當初你不跟武痴本人學,過了一千年才想起來跟他不知道多少輩的徒孫來學?
蜀道行未盡之語隱藏的意思卻是一清二楚,不過這點疑惑也是應該的——賣個面子就想學到武痴絕式,哪來這麼大的臉!
而且說實在話,由於武痴一脈傳承的武道對於延年益壽是分外不擅長,再加上習武之人爭鬥一生皆難長命,以至於蜀道行已經是武痴曾孫輩的,如此一來他對凜牧這個千年前的人物,真的是很沒有實感。
“哈!俠刀誤會了。”
轉眼透析蜀道行心思,凜牧卻是不以為意,比武痴絕式更精妙的招數他手裡也並不缺,他想知道的,只是其能在不同人手中進行演繹的特質:“不知俠刀可知先天?”
“略知一二,據說先天者皆是三教之中修為高深之人。”
“那不知俠刀可知所謂天人之限!”
“這,,,還請牧神賜教!”研究世界的組成與狀態這種事,跟練武的蜀道行畫風完全不搭,所以他不知道也是合情合理。
“三界六道之中,苦集滅道分屬人界,其內修者最高只能修至先天,這便是天人之限,而先天最初便是指這般人界頂峰的修行人。
只不過後來隨著時間演變,先天也逐漸演變成對去濁還清、去老還少修士的形容詞~~”
也就逐漸失味了。
不過凜牧可以不把一般的先天放在眼裡,蜀道行卻不能如此,不只是三教龐大勢力的問題,僅僅是蜀道行本身的功力,也只是堪堪接近一般先天而已:“如此已是一般人難臻之境,牧神眼界未免太高。”
“如果單單以功力論,世間九成九的人不足入吾眼內!”
突如其來的風,捲起一地喧囂,卻在接近兩人身旁時悄然入寂:“只是這人間豪傑有血有肉、有靈有魄,又怎能單單以功力論?譬如武痴,亦譬如你俠刀!”
但,在一瞬頓挫之後,是驟然轉變的口風:
“但,吾不明白,這股血肉與靈魄,是怎樣鑄成這口能與天地爭鋒的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