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風雲滿意地再次點了點頭對趙晉說道。
“遵命!”
趙晉抱拳領命。
龍風雲知道趙晉對自己的忠誠度會因為慢慢接觸而逐漸提高,但是沒有想到提升的這麼快,不過這是好事龍風雲自然開心。
如今趙晉對自己已經到了忠心耿耿的程度,所以龍風雲完全可以放心的把更多的事交由他去做。
對於這些投降的宋軍,龍風雲打算吸納進來,這些軍士不同於方臘的那些義軍,方臘的義軍大多都是方臘的信徒,是被洗過腦的,有明顯的宗教信仰不易被勸服。
但是這些軍士不一樣,他們只是因為之前和自己的陣營不一樣,只是服從上級的命令,而且沒有亂七八糟的信仰,是可以被吸納進來的,龍風雲只要用“識人”技能查一查就可以將不是真心歸順,存有異心的人查出來。
龍風雲的推斷沒有錯,這利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才當兵的,只是因為陣營不同,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的恨意和不瞞情緒,所以一旦選擇投降就不會有異心,歸降自己無非是換個“老闆”而已,並不存在太複雜的心思。
不過龍風雲還是查出在選擇歸降之後仍有有幾百人的忠誠度低於80,而且都是低於50的傢伙。
龍風雲不知道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但他也不必知道,揪出來統統就地斬首。
眾將士不明所以,不明白龍風雲為何單單挑出了幾百人在歸降之後砍了腦袋。
龍風雲見眾將士紛紛用一種不明所以的眼神看著自己,只能開口說道:“我有一法可以窺探人的內心,這些都是存有異心之輩,不能納入我軍隊伍。”
一些心思略單純的人認為龍風雲會相面,以為龍風雲是透過面相真的看出了這些人有問題,還有一些聰明一點的人認為龍風雲這是殺雞儆猴,用這種手段來震懾這些剛剛歸降的人,防止他們生出異心,長出反骨。
龍風雲沒法解釋,也只能這麼說,至於大家信不信他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有“識人”技能,他完全可以高枕無憂。
被楊志生擒的那位武將生怕龍風雲給他砍了,一直喊著要歸降,不過當龍風雲看向他頭上的數值時不由眉頭一皺。
此人跟剛剛被砍頭的那些軍士一樣,嘴上說要歸順,但是忠誠度卻只有30,龍風雲猜測此人要不就是跟高俅有密切的關係,要不就是恨自己捉了他毀了他的大好前程,所以心存不滿,只是因為想要活命這才假意歸順。
“砍了!”
龍風雲毫不留情,果斷下令。
武力值再高也沒用,對於這種存有異心的傢伙,龍風雲砍了也不覺得可惜,這種人是絕對不能留的。
“將軍饒命!”
“唰”
一顆人頭滾落在地。
除了這一萬三千降兵,龍風雲還收穫了近一千匹戰馬,都是宋軍騎兵的戰馬,還有十萬大軍的糧草,高俅忙著逃命自然顧不上這些糧草,正好被龍風雲笑納了。
龍風雲心情大好,這樣一來不但有了三萬兵力,而且又多了一千騎兵,整體實力暴漲了不少,糧草方面也不用擔憂。
此戰的收穫還不止於此,不但朝廷不敢輕舉妄動,周圍的州縣更是謹小慎微,生怕龍風雲哪一天興起來攻打自己的城池,像他們這種小州小縣如何抵擋得住龍風雲的虎狼之師?一般的州縣也就幾千守軍,小的甚至只有五百守軍,龍風雲要是想奪那就是分分鐘的事。
不過還有一個州與其他的州縣不同,竟然主動過來投誠,自願歸順於龍風雲。
這個州就是欽州,距離邕州很近,就在邕州的東南。
這個州的知州很有意思,名叫秦嶽,他並不是怕龍風雲攻他的城池而是覺得龍風雲是真的對百姓好,不但不侵犯邕州的百姓,而且實行了不少利民的政策和舉措,遠遠強於大宋朝廷。
此人十分憤恨大宋朝廷的所作所為和對百姓的態度。年少時曾立志輔國安民,後來透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取了功名當了這一州的父母官,但是進入官場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理想根本無法實現,不僅皇帝昏庸,而且朝中有諸多貪官汙吏,整個大宋朝被搞的烏煙瘴氣,賦稅嚴重,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他這個父母官卻不能為民做主,受限於朝廷的昏庸統治,這官是越當越寒心。
直到他聽說了邕州之事,這才決定投靠龍風雲,龍風雲的這一戰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完全沒有了顧慮,勸說欽州官員投靠龍風雲。
當然也有不願投降的,但是秦嶽為了欽州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秦嶽主動聯絡到龍風雲讓其出兵鎮壓,自己裡應外合,
最終欽州也歸到了龍風雲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