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靈山求法開玄關,玄關卻在霧中山
話說次日祖師洗漱完畢,一早便晏坐禪堂。日上三竿時,便有人來報,山下來一儒生,要拜祖師為師。祖師說,讓他先到會客廳侯著。
這儒生來到會客廳,一眼便看見會客廳側面牆壁上的一幅字匾,上面是祖師寫的一首絕塵經。
《絕塵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識與心,不能瞭然。
故上下求索,前後洞察。發宏願以明心地,起悲心而動慈雲。緣妄識以成次第,究生滅而超三界。
始知,恆古長存者,唯此覺心。覺光常照,合於自然。雖生死昏魅,此覺心朗然獨存。覺能生識,亦能轉識。識心有迷,覆於塵故。覺心朗照,塵盡消融。動若太極,無往不歸。迷於歸者,認識為主。覺於心者,不隨識轉。返本歸源,終不破滅。
是矣,無所住而覺心圓滿,洞六塵而普度無盡。悲憫眾生之識心無度,苦心絕塵之天青月白。唯此順逆接引,令見此月而不迷於月者,是為普度。
儒生看完,對祖師的“順逆接引,令見此月而不迷於月者,是為普度。”這句油然而生敬佩之意。
祖師來到會客廳,但見這儒生,生的個:
白白淨淨似不俗,清清爽爽有仙根。
眉如遠山睛如漆,黑白分明靈臺澄。
七尺身軀耳朝懷,三寸鼻樑蒜頭形。
男身女相性溫和,宛若處子愣頭青。
儒生見祖師進來,滿頭銀絲,仙風道骨的,竟然感覺到一種強大的磁力。趕緊上前便拜倒在地,懇求祖師收他為徒。
祖師讓儒生起來坐下,對儒生說到,我之法脈,只傳有緣,有心者得之,無心者存之。拜師之事,並不重要,只要能契入我法,便是這靈山一仙客。
然後便問了儒生三個問題,汝從何來?欲求何法?學法目的為何?
但見那儒生腦有成竹,朗聲答到,我從南方來,欲求開玄關,只為解脫事,生死不惑亂。
祖師聞言,便道,甚好,甚好。既然是為求解脫之事,家中可曾安排妥當?往後有何打算?
這儒生答到,大學畢業二十三,心中迷惑為哪般。人生若不了生死,此生迷途定必然。因此已和家中父母商量好,打算以三年為期,發心持戒修行,以解開這心中疑惑,才好放手施展宏圖,報效國家。
祖師聞言,便道,小小年紀,便有此志向,難得啊。汝欲求開啟玄關,必須先要知道這玄關在哪裡才有開啟的可能,若找不到玄關,又如何開啟玄關?這玄關,既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玄關只在霧中山,欲開玄關,先要進入恍惚杳溟之中,於恍惚杳溟中而入霧中山,便可開啟這玄關。這樣吧,我先教你一些止漏清淨入流止唸的方便法,先助你入霧中山吧。
於是祖師便傳了他“四字訣”和直心入流之法,讓這儒生下去執戒自練,百日後再來見他,百日內不再回答他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