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玄音聯通天地心,祖師開示禪七理
這儒生從桃林回到寮房後,天色已黑,也沒打坐就呼呼呼的睡著了,一夜無夢,到了寅時,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開始膨脹,然後乘著一種低頻的振動突然向上直衝出去,身體嗖的一下就穿透屋頂到了虛空之中,穿透屋頂滯礙的感覺很小,儒生不由自主的在虛空中結跏趺坐,愉悅在一種非常美妙的微微振動的感覺之中。儒生看到頭頂上碧藍的天空中有一輪大大的明亮潔白的圓月,於是就朝著明月飛了過去,飛行的速度很快,一會就繞著明月飛了兩圈,然後就看到明月的下方有一座高大的雪山,如此壯觀的白皚皚的雪山美景從未見過,儒生又飛向雪山,在雪山頂上盤旋了一圈,感受著一種非常舒服的清涼的感覺,陶醉在雪山明月的美境之中。飛過雪山後,儒生就向靈山飛去,在虛空中向下看到靈山別院上方有三層七色的光圈,整個別院的房子都散發著一種紫色的輝光。儒生飛落到別院院子中間的桂花樹旁,然後穿牆走回了自己的房間,看見躺在床上自己的肉身就一頭撞了進去。一撞進去儒生就醒來了,然後就聽到耳邊響著嚶嚶嗡嗡的聲音,和昨天聽到的聲音一樣,但比昨天的聲音大很多。儒生看見外面的天色己麻麻亮,估計大約有6點左右。儒生開了燈在屋裡尋找蜜蜂,卻怎麼也找不到。儒生開了門走到院子裡,還是沒找見蜜蜂。儒生心裡奇怪這嚶嚶嗡嗡的聲音到底來自哪裡。伴隨著嚶嚶嗡嗡的聲音,儒生漱洗完畢,就到後院的空地打起了一陣太極拳,直打到出了一身毛毛汗才停下來往寮房走去,正巧被一後生小夥子攔住,告知他祖師要搞個禪七,讓他也去參加。儒生進房間換了一身禪修服,就往禪堂走去。
這靈山別院位於秦嶺南麓勉縣北部山區的雲霧山以北,海拔2364米。整個別院南北向展布,西邊背靠龍脊,東南一片開闊,北東的小山峰犀牛望月,山勢環繞,曲徑通幽,一看就是個風水很好的寶地。
原來這別院裡有兩個禪堂,一個是小禪堂,就是每次調教弟子、傳法或者閉關時專用的禪堂。另一個才是用來打禪七的禪堂。兩個禪堂居東,十二間寮房在西,祖師寢室和會客堂在南,廚房餐廳在北,每個屋內都有單獨的衛生間和洗漱間,別院大門向南開著,院子中間還有一顆一個人都抱不攏的桂花樹。廚房後面還有個後院,後院靠山腳有個小山洞,洞裡有一眼泉水流出水質非常甘甜,後院還有一片菜地,種著一些時令蔬菜和幾顆果樹。別院的生活補給都是專門有人從縣城用班車帶到景區雲霧寺,然後派人用毛驢給馱上來的。
儒生進了禪堂,一看禪堂裡已經聚集了十二個人。這禪堂還挺大的,除了四周一圈的檯面上有二十四個蒲團外,禪堂中間的地面上還有六八四十八個蒲團。這正暗合了七十二地煞,二十八星宿、十二地支和三十六天罡之數。
這時祖師走了進來,和大家寒暄了兩句就給儒生一一做了介紹。
原來這裡面一共有八個是來這裡修行的,其中有六個只是短期修行,學點法,或者打個禪七修練幾天然後就回家修行,這六個人年紀都在四五十歲,分別叫龍伯陽,廖飛,柳顏,白小小,關向天和雷宇峰。只有兩個是打算長期在這裡學到東西了再走的,一個師兄法名叫一明,另一個師兄法名叫一行。還有三個人,一個後生小夥子叫小馬,是專門照顧祖師起居的,順便也學點法打打坐。另外兩個中年人一個叫老王是這裡的廚師,另一個叫老孫負責這裡的雜活,打掃衛生,挑水劈柴傳話下山買個東西什麼的義工,義工會經常換,都是由市區祖師的弟子從志願者中選排出來的。這地方沒有訊號,要打電話還得跑到下面雲霧寺的景區附近才行。
祖師介紹完這裡的同修後儒生就趕緊詢問祖師,自己今天早上耳邊一直有嚶嚶嗡嗡的聲音,直到現在還有。祖師笑了笑對他說,這標誌者你已經和天地本源接通了,從此,只要你能精進,就會提高很快。就是不再修行,也不會墮落三途的。儒生聽了,才知道這就是玄音,原來《楞嚴經》玄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還有道家的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指的就是這個啊。儒生心下釋然,趕緊給祖師頂禮道謝。
完了,祖師挨個看了看這裡的每個人,除了後生、廚師和義工外,還有關向天和雷宇峰兩個同修這次禪七暫時不讓他們參加,說是他們條件不夠,怕他們定力不夠受到驚嚇影響大家,吩咐他們負責每天向禪堂內門口邊的小桌上放一些食物和水,同時負責警戒周圍的安全和招呼外來的客人不得干擾禪七的進行。剩下六個同修加上自己和祖師一共八個人參加這次禪修。
祖師安排各位同修領了分包好的食物,礦泉水和一個螢光燈後就讓各自入坐,在糾正了個別人的坐姿後,就給大家講了一些有關禪七的開示。
祖師說,禪定是一切修行的基礎,是任何教派的共法,無論修佛法或者丹道,都離不開禪定的修持。我們打禪七先要知道什麼是禪定,禪宗六祖【壇經】有言,“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相不入,內想不出,名為禪定。
這就是讓我們要離開一切外界干擾因素,一心守住自己內在的本源,向內觀照,緣內在自性性光,而漸次進入不同深度的禪定。按佛法的宗旨,禪定中必須以金剛經的四個無為方向,以究竟無我的真理為準則,次第修證法報化三身,以達到明心見性,徹悟本來的修證目的。
禪七一般都認為是打坐七天,有一七三七五七和七七之分。這主要是和禪定的幾個次第,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相應。七為火數,智慧因火而發,因此佛家首重發慧。天地相應,所以一般專注一件事情,在第七天時都會腦洞大開,智慧泉湧,從而解決問題,洞達精微。
一七火微,能入初禪,初見真空,身成圓覺,名入空門,法身登堂。法身剃度,戒殺成就,可斷見惑,身成無漏。
二七火真,入二禪初,心空發慧,明心見性,名為得本,真身入室。受第一戒疤,戒盜成就,正修思惑,心成無漏。
三七明德,入二禪頂,定慧等持,圓光通達,名為法王,主持廟堂。受第三戒疤,有餘涅槃,可斷思惑,報身成就。
五七火退,入三禪頂,證無相空,色空不二,名為脫枷,執掌傳法。鬚髮自落,成漏盡通,斷塵沙惑,化身成就。
七七火熄,入四禪頂,證究竟空,脫枷而住,名為釋迦,徹悟無生。受第六戒疤,目睹明星,可斷無明惑,應身成就。
欲界定:應無所住而入流或因偶爾一念清淨,心無所住時被動入流,因入流相而在自性光影中展現前塵影事或潛意識光影的一種定境。欲界定是因業識種子被翻出,翻騰入流而成人我眾生相光影,或因一念妄想而流出人我眾生相光影的定境。
四禪是外離相,內不亂的四個層次,初禪身空,二禪心空,三禪漏盡空,四禪究竟實相空。
四空定:
盡虛空界無量無邊,無極無界,空無邊際名空無邊處定;
盡虛空界一無所有名無所有處定;
識心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盡是心體,名識無邊處定;
無想而盡虛空界又非無想而名非想非非想處定。
識心不起,受想滅盡,不生不滅,究竟無我,名受想滅盡定,亦名無餘涅槃。
儒生聽完這些,頓時對禪七有了很清晰的認識。
然後祖師要求大家,第一,禪修期間任何人無論見到任何境界都不得講話干擾別人,就是見到老虎,自己被老虎咬死也不能出聲。禪堂門邊桌上有食物和水,自己發的食物吃完不夠的可以輕輕去拿,吃東西時一定閉口咀嚼保持不要發出聲響影響到其他人,側門有衛生間,同修可穿座下準備好的軟底拖鞋輕輕去衛生間,衛生間的門包有海綿不會有聲音所以必須注意隨時要把門關閉,太黑看不見時可使用螢火燈。第二,禪定中欲界定層次的同修一般會看到相同的內景,初禪以上級別的同修因為沒有分別心,在欲界定一般只會見到性光和黍米珠,除非自己在欲界定做意造作內景,這樣欲界定層次的同修也會看到他造作出來的內景。無論看到什麼,禪七期間都不能說出來。
第三,欲界定層次的同修在別人進入三禪以上定境時可能會見到不同的欲界定光影內景。凡是見到人我眾生相以及具體物體場景的,無論色相還是聲音氣味以及觸覺都屬於欲界定幻境。因此不得歡喜,要保持平常心,無分別心。
四位修到欲界定的要儘量讓自己像一根直立在深水裡的竹棍一樣保持中正,讓水的浮力支撐著自己,但要注意時刻保持竹棍的垂直,不能讓竹棍傾斜或左右搖擺,這樣才容易突破欲界定進入初禪。
祖師講完這三個要求後,對一明和一行說你們兩個人己經證到初禪,可將黍米珠安住鼻端凝神觀照,必須想辦法開啟心門,讓慧光照出來才能進入二禪。一真己證到二禪只要保持入定,不妄動即可。然後又讓同修做了對三項要求的口頭保證,就宣佈本次禪七正式開始,然後就和同修們一起進入到禪修狀態。
欲知禪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驚天秘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