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上闢則有黑法流,下闢則無真陽生
話說這儒生證到元丹,得祖師答應七日後便傳他真火,心中歡喜不盡,回到寮房,飯也顧不上吃就又開始打坐用功了。按照祖師說的,要他將黍米珠安住在鼻端,儒生此時法財已滿,元丹成就,意系鼻端便能看見一顆黃豆大小黍米一半黑一半白,像個太極圖一樣的不停旋轉,過了一會不旋轉了,太極球中黑的全變成了紅色,又像往日眼前的血蜘蛛一樣,但是卻始終沒有五色真氣氣球出現。一直坐到午夜兩點,才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又開始打坐,情景和昨晚一樣,中午草草吃了一口飯後,又開始打坐,情景還是那樣,於是這儒生便將這血紅的黍米珠移到蒲團下深處,結果便感覺一股極大的浮力把黍米珠往上頂,而且還有一點左右搖擺的感覺。這儒生便減小這向下的力量,逐漸讓黍米珠不再搖晃,而讓黍米珠安住在會陰下方,感覺像是自己站在針尖上一樣小心翼翼的。就這樣安住了大約半個時辰,便感覺到這黍米珠好像變大了,竟然感覺像燒餅一樣大了,儒生想著難道蓮臺便是這樣坐出來的?於是他便死心塌地的安住在這團黍米珠上,心越來越柔,力量越來越小,又過了半個時辰,突然感覺這蓮臺的中間空了,而且蓮臺竟然感覺像蒲團那麼大了,但是自己又掉不下去,不但自己掉不下去,而且從這蓮臺中間的空裡向上升起一縷縷的白氣,滋潤著整個身體,感覺到如痴如醉。再看這蓮臺中心的下面竟然是蔚藍的虛空,頓時有一種自己坐在蓮臺上在虛空中漂浮的感覺。有詩為證:
一粒黍珠化蓮臺,蓮臺原來坎中陽。
坎中真陽日日升,長養法身享清明。
原來這後天下方屬坎,坎中有真陽,【道德經】上闢則有,下闢則無。對照一下才明白,原來只要把下面開啟了就能見到真陽這個無了。原來真陽指的是無形無相的真氣。那麼這上闢則有又是什麼情況?此前的黑髮及腰,漸至銀白色算不算上闢則有?看來這精金必須上取,真陽必須下求。
再說這儒生,雖然已經明白之前的黑髮及腰白金顯是因為上闢則有的緣故,也算是塵埃落定吧,但這儒生還是要再次印證一下這上闢則有,於是他將這黍米珠移到頭頂三尺安住,任虛空向下墜落,沒成想從虛空下來五條龍,青黃赤白黑五色真龍在虛空中頓時鬧成一鍋粥。這儒生從未見過這等景象,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