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皇是位能夠終結亂世的英明君主。
雖然在吳喆面前多次吃了暗虧,甚至重用了這位歷史上最奇葩的臥底。但這絲毫不代表玄武皇就是個笨蛋。
主要因為吳喆的進化機體太過逆天,許多情況都已經不能讓人用常理判斷了。再加上好到爆的運氣,或者說是因為主角光環的效果,玄武皇能看穿吳喆那才怪呢。
既生瑜何生亮是對玄武皇怨念的最佳寫照。不單指吳喆的緣故,更因為他和齊王相殺幾十年,再加上一位武力絕頂的仗劍宗宗主,才令三國征戰沒有畫上一個終止符。
齊王家族也是有實力終結三分天下的英名王系,可惜也是遇上了玄武皇。雙方對峙之下,竟令三國制衡之勢難以破除。
換作任何一方單獨存在,只怕中原早就大一統了。
現在,玄武皇面對攤開在地上長寬各達三丈許的中原地圖,心中就是感慨萬千。
大好山河,不能吞而食之,甚為可惜!
“軍糧不濟、這是奇襲的最大問題。”玄武皇緩步踏在地圖上,將手中的長長馬鞭聚束為棍,在地圖上划動著。
馬鞭所過之處,就是武國對齊國奇襲的最佳途徑。
中途需要連過十二城,但如果人馬不歇連續穿越,很多地方可以繞過城池。
大規模行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供給。其實很多城池並沒有扼守在無法繞過的地方,為什麼要一座城一座城地佔領打下去?怕被騷擾、合圍以及偷襲糧道為關鍵要害。
鋪地毯式的大軍北向,是最簡單最省略後顧之憂的方式。但奇襲卻不能這樣。
奇襲講究速度,繞過城池時,瞞過守城軍將避免受侵擾,還要保證供應糧草的輜重後勤部隊要跟得上。這可是相當難的。所以古代的遠途奇襲戰很少,絕大多數都是光明正大地兵臨城下。
玄武皇看了一眼唐女將,只說了這麼一句軍糧問題就不說了。
這是一種深沉,簡單說就是皇帝老兒擺架子。
唐女將接過了話題繼續道:“奇襲軍假設人數一般不能低於三萬,否則戰損到齊都,只怕半數都不到了。”
人數越少,戰損越大。晉國那麼弱的邊防軍戰鬥力,武國都派出了兩批至少三萬人的兵馬,更別說奇襲戰鬥力不俗的齊國了。
唐女將道:“這些達到了三萬人以上的奇襲士兵,自然是精挑細選。但是配合的馬匹至少也是三萬三千匹以上,如此便要算上糧草中馬糧的消耗。”
有年輕的女將好奇地問道:“馬匹就吃點草不就好了?到處都有啊。”
吳喆卻明白,沒有吭聲。
馬糧是輜重糧草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別簡單以為戰馬只需要放在林木邊上吃草就行,別說戰馬,就是農馬都不能如此簡單。
唐女將搖頭道:“諸如干草等物,是飼養戰馬保持戰鬥力的重要供給。單純餵食路邊野草雜草,非常容易導致戰馬生病,至少耐久賓士戰鬥力大幅下降。”
“原來如此。”那位年輕的玄武女將點了點頭。
她雖然是原生的玄武女將,但卻的確是沒有太多帶兵打仗的天賦。
很多玄武女將都是隨著大軍出征的,作為殺手鐧一樣的存在,如何能讓她費心軍需供給等雜務?所以當場的幾位玄武女將至少有半數不明白簡單的行軍供需道理。
唐女將又道:“除了馬匹,人的吃用也是個問題。隨身帶著最耐餓的白米團,也不足以支撐至少十天的奇襲。萬一在哪裡受阻,就要有糧絕的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