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滿足能源的需求。
最終,一顆終極電樹誕生了,它擁有5000多副主幹,根系深入地下10000公里,繁茂的枝葉完全籠罩了整個火星。
依靠著終極電樹強大光合作用產生的電能,火星工業科技飛速發展。
太空探測器的發射成功,標誌著火星文明進入了太空時代。
第一艘探測飛船從太空中發回了太陽系的全景照片。在照片中,火星只是一個墨綠色的小點,讓火星人一面驚歎宇宙的遼闊,一面意識到了火星的渺小。
尋找下一顆火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要目標。
這時,距離火星5500萬公里的太陽系第三行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顆行星表面呈現蔚藍色,體積是火星的7倍。科學家們透過太空觀測裝置可以確定,這顆行星的表面存在著廣闊的海洋!
海洋對於碳基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許,這顆蔚藍星球可以成為第二個火星。
在這個目標下,火星人陸續向蔚藍星發射了26艘探測飛船,雖然前面第25艘因為各種原因,在宇宙中損毀了。但第26艘飛船,成功登陸到蔚藍星球的表面,並且傳回了探測資料。蔚藍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構成,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流,完全是一副早期原始火星的場面。
火星科學家們並沒有因為蔚藍星的惡劣環境而沮喪,相反,在他們眼中,蔚藍星完全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潛質,因為它擁有水和各種化學物質等構成生命必備的元素。
甚至,第51號蔚藍星探測飛船在原始海洋的底部,意外發現了一種原始生命大分子團,也許不久之後,這顆行星上就會產生本土生命。
蔚藍星上的種種發現,震驚了整個火星,如果說生命的本能是生存和繁殖,那麼文明的本能則是發展與擴張。
把蔚藍星改造成適合火星人生存的殖民星,成為了整個火星文明最重要的事情。
在這個目標下,各種資源向探測和改造蔚藍星傾斜,可以說,火星人有百年的時間是為移民蔚藍星做準備的。
用以改造蔚藍星大氣層的氧氣樹種子,被探測飛船灑遍了整個蔚藍星,它們將在蔚藍星表面生根發芽,然後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適合碳基生物呼吸的氧氣。
在蔚藍星的原始海洋中,被注入了一種藍色的藻類,這種藻類可以在原始海洋中迅速繁衍開來,只要有水有陽光的海域基本上都是它的活動範圍,它們將利用光合作用生成氧氣。
當然,蔚藍星的改造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狂熱的火星人已經無法等待了,他們開始嘗試建造載人飛船,利用火星科技在蔚藍星建立一個小型生態圈。
可惜,火星人的太空科技並不足以支撐這個夢想,耗費整個星球資源打造的開拓者號載人飛船,在進入蔚藍星大氣層時,遭受到雷電的襲擊,化為了飛灰。當這個噩耗傳回火星時,1000多位開拓者號研製人員選擇了自我獻祭,以告慰祖靈,整個火星陷入悲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