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完全開啟。
就這麼簡單?
也許剛才多嘗試幾次就可以開啟這道石門了!
李默現在有些後悔浪費了一本技能書,結果學習到了只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文明語言了。
不過火星文明歷史的吸引,讓這種感覺瞬間煙消雲散。
開啟戰術探照燈,踏入石室
一位火星二郎神的雕像面朝石門的方向,矗立在大廳中央,四周的牆壁上,擺滿了對映出金屬光澤的書籍。
李默走到雕像面前,發現火星二郎神的身高比普通地球人稍高,大約有3米,他們也和人類一樣具備四肢,並且可以直立。只是相比較人類,他們的下肢更長而上肢稍短,手指和腳趾也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像地球上鴨嘴獸的蹼一樣,由薄膜組織連在一起。
當然了,他們和人類最大的區別就是面部有三隻眼睛。
雕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作為最後的火星人,皮奧利奧選擇了迴歸祖靈的懷抱!”
這個雕像似乎是火星二郎神在臨死前特意雕刻的,難道這間石室是他的墳墓?
自己一不小心誤入了一座外星墳墓?
地球人講究死者為大,對於逝者的安息地必須保持足夠的敬畏之心。
李默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任何骸骨,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也是,門口的石門上雕刻的是“火星文明的墓碑”,自然埋葬的物件只可能是整個文明的歷史。
他走向牆邊,拿起了第一本書。
這種書拎在手中的感覺沉甸甸的,似乎是由一種特殊的金屬合金製成。
合金書頁上刻滿了火星文字,然後用一種特殊材質的鉚釘裝訂在一起。
牆壁上的金屬書籍,詳盡的記錄了火星上發生的一切,正像他從巖畫中推測出的那樣,火星最初進化出來的生命是植物,適宜的氣候和降水讓它們迅速佔據了整個火星表面,這時,太陽系的恆星太陽突然爆發,火星表面的溫度飆升,江河湖泊乾涸,缺少了水分導致植物紛紛滅絕。
整個火星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處地下海洋。
這地下水源中,第二支進化途徑無聲無息的開啟了,動物出現了,他們最初依靠吞噬地下海洋中的單細胞藻類為生。
這時,度過爆發期的太陽重新歸於平靜,火星上的溫度逐漸降低,氣候恢復正常。
當幾億年來的第一滴雨水打落在火星表面時,爬行動物隨之出現,植物和動物在這顆太陽系第四行星上飛速進化,最終具備壓倒性優勢的動物,進化成了火星上的智慧生物:火星二郎神。
隨後的數百本金屬書籍記錄了,火星二郎神怎麼從一種智慧萌發的原始動物,進化成幾乎觸及到1級文明門檻的智慧生物。在記錄中,充滿了進化的艱辛和對廣闊宇宙的渴望。
當然了,李默只是草草的翻閱,他對火星人二郎神的文明發展史並不怎麼有趣。
也許整個宇宙,只有那個圖書館文明才會對這種乏味的歷史感興趣。
最終,他在書架的最後發現了一本奇怪的金屬書,這本書的封面竟然鐫刻著《火星文明記錄官》的字樣,似乎是一本自傳書。
翻開扉頁,李默知道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本書中記錄了歷代火星文明記錄官的名字和他們為了記錄火星文明付出的代價。
根據書中記載,火星文明記錄官在火星文明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自原始的火星二郎神人結繩記事開始,火星記錄官就已經存在了。他們父子相傳,唯一的工作就是記錄據實記錄火星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從原始時代,八馬部落一次狩獵到十二頭熊裂獸,到太空時代,第158次太空飛船發射失敗,都被他們詳細記錄在了金屬書頁上。
《火星文明記錄官》的後半部分則是由最後一代記錄官皮奧利奧鐫刻的,他在書中記載了火星文明滅亡的整個過程,並敘述了為什麼沒有把這些內容鐫刻在正史之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