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官吏集團,是進行變法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把官僚內部理順了,是沒法好好幹活的。
眼下的內閣沒有了高拱和趙貞吉等老臣掣肘,幾乎就是完全按照唐毅的意思,快速落實下去。
果然三板斧砍出,迎來來無數的喝彩之聲,尤其是東南,更是大讚唐閣老英明。當初隆慶南巡的時候,他們就提出來原有的三班六房早就不夠用了,必須調整官制,減少對經商的限制。
盼了好幾年,唐閣老終於給大傢伙做成了,而且唐毅的步伐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快。東南的諮議局已經被商人士紳,還有心學的代表,徹底把持。
他們在諮議會議,形成一股強烈支援唐毅的勢力,這也是商人第一次真正介入政治,這幫人沒有傳統士人的迂腐矜持,一上臺就頭角崢嶸,張牙舞爪。
比如雷七就極力主張要繼續開拓海外市場,朝廷的移民工作不能少了商人的參與,他們願意認購債券,為移民工作提供貸款和物資,同時還願意承銷安南等地的農礦產品。
為了鼓動風潮,雷七聯合一大幫的東南商人,買下了報紙整版廣告,開足馬力,到處宣傳。
在一些口不言利計程車人眼裡,他們簡直丟盡了官員的體面,和街頭小販沒有什麼區別,十足的利益動物。
對這些人的指責,雷七向來是不屑一顧的。
一幫酸儒,沒有老子這些年納稅,你還喝西北風呢!他和幾省的代表商議之後,在諮議會議上提出要刪減禮部的經費,特別是一些繁雜無用的典禮,比如祭天,祭孔,全都應該廢除。
雷七還提出一項更勁爆的,他認為官員與其他士人一樣,都來源農工商兵,只是職業不同,應該廢除官服,廢除對衣著,房屋,車架,配飾的等級限制,任由百姓自己選擇。
雖然商人不準穿絲綢,早就成了一紙空文,但是敢真正提出來,放到檯面上,要廢除等級差別,這還是第一次。
雷七的矛頭直指禮部,高儀致仕之後,眼下禮部的左尚書是諸大綬,右尚書是潘晟,諸大綬還好,潘晟可是嘉靖二十年的榜眼,十足的老資格,哪裡會把一個區區的商人放在眼裡。
雙方天天大吵大鬧,雷七也夠壞的,他竟然把禮部的預算給卡住了。
唐毅在去歲就要求各部的預算要經過諮議會議的稽核,這也是唐毅和高拱的交換條件之一。不然高拱也不是傻瓜,接諮議會議幹什麼,當擺設嗎?
從心裡來說,高拱也覺得有些開支很沒有必要,但是潘晟是他的同科,高鬍子夾在中間,也不好做人。
嘚,把麻煩推給唐毅算了……
“我也沒有辦法。”唐毅把兩手一攤,“六部早就該調整了,朝廷該花哪些錢,也該拿出一個章程,我看中玄公不要把這次爭論看成雷七和潘晟之間的事,而是要放眼全域性,天命本就渺茫,每年花大把銀子祭天祭地,根本不值得。”
這還叫沒辦法嗎?
唐毅的態度已經夠明白了,高拱琢磨了一下,其實也不錯,正好藉此樹立諮議會議的權威,京城的那幫東西,都把諮議會議當成擺設,老夫就讓你們知道厲害!
高鬍子醞釀著大動作,唐毅卻更關心雷七的另一項提議,的確該更加快速地推動殖民了,光靠著北洋和南洋公司還是太弱了。
唐毅立刻下令,讓人調來了三位武將,一個是劉顯,一個是鄧子龍,一個是戚繼美。
大家都是老熟人,劉顯在抗倭的時候,就是總兵,十足的悍將一員,只是後來捲入官司,差點老命不保,幸好有唐毅周旋,保住了他的老命。而鄧子龍,他是俞大猷的手下,作戰勇敢,很有韜略,戚繼美那就不用多說了。
“我準備讓劉老總鎮出任提督,統帥一萬三千騎兵,兩萬名步兵,立刻渡過黃河,剷除耿定向一夥。”
“遵命!”
劉顯很興奮,他的老夥計,湯克寬,盧鏜,俞大猷等人早就功成名就,唯獨他不尷不尬的,好容易來了機會,哪能放過。
“大人,殺雞不用牛刀,對付耿定向,三千人馬足矣!”
唐毅哈哈一笑,“老將軍是大才,豈能小用!我的意思是你們一路南下,從湖廣進入廣西,剷平韋銀豹的餘孽,然後再兵進這裡!”唐毅的手指落在了安南的升龍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