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也太黑了吧!
“我說吳大人,關元可是九成含銀啊,您這個太,太水了!”
其他商人也都跟著,紛紛搖頭嘆息,要說九成含銀,畢竟製作也不容易,加上交換方便,關元還算公道,可是含銀量降到了七成三,簡直就是明搶啊!
面對著質疑的目光,吳天成笑道:“諸位,你們拿著銀元是要吃,還是要喝,七成,九成,差別真的那麼大嗎?”
“那,那怎麼不大啊?”
“哈哈哈,諸公,想必你們都讀過唐學三書,很可惜,卻沒有學通。這銀元是儲蓄銀行發行的,朝廷承認的,你們拿著銀元納稅,這一元就是一兩!”
王國光正色道:“沒錯,從今往後,朝廷收取稅賦,支付款項,一律以銀元作為標準。從今往後,‘兩’之一字,只是計算重量,和貨幣沒有什麼關係了。”
眾人長長出口氣,有些人的確把唐學讀得很明白,貨幣不過是交換的媒介而已,其實是大事小,是方是圓,沒什麼差別,只是金銀銅廣為接受,才變成貨幣而已。
當然也有人繞不過彎,他們覺得銀元就是沒有銀子值錢。
吳天成也懶得搭理他們,為什麼會降低銀的含量,其實這是唐毅和吳天成仔細商量的結果。
合盛元雖然失敗了,可是他們發行的關元依舊能夠流通,在爆發危機的時候,很多人爭相儲藏關元,在他們看來,關元和實際的白銀沒有多少區別。
貨幣的價值在於流通,想要徹底驅逐關元,實現一統江山,不是要把銀元鑄得更好,那樣只會引來更多的收藏者,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劣幣驅逐良幣,把關元、還有銀兩徹底從市面上趕出去,降低白銀的含量,成了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當然也不能無限度降低,七成三,是測算出來的最恰當比例,既能夠得到更多的鑄幣稅,又不至於讓銀元崩盤。
“諸公,今兒是銀元正式發行的日子,你們在之前存入的白銀,依舊可以取用,不過從此之後,白銀存款一律按照銀元計價。”
你怎麼不去搶劫啊?
這幫人心裡都罵開了,反正原來的存款不變,以後不和大明儲蓄銀行做生意就是了!看你們的樣子啊,兔子尾巴長不了,搞不好還不如合盛元呢!
大傢伙都這麼琢磨著,吳天成淡淡一笑:“諸公,你們現在要是願意把銀子換成銀元,還有兩成溢價,過了這村可沒這個店兒,別怪小弟沒提醒你們!”
“多謝吳大人的好心,我們消受不起。”
這幫人氣哼哼,從銀行出來,紛紛搖頭,正要離開,突然看到了長長的一隊馬車,由遠而近,負責押運的竟然是錦衣衛大都督陸繹。
他騎在高頭大馬上,旁若無人,到了儲蓄銀行的門口,高聲說道:“奉皇命前來存銀!”
裡面很快有人把陸繹接進去。
外面的商人們可傻眼了,皇命……莫非皇帝也往這裡面存銀子了?他們驚得差點掉了下巴,陸繹一共押運了二十萬兩銀子進去,換成了二十萬元,存入皇家的專用賬戶。
他剛離開,戶部左侍郎方逢時也感到了,他的車隊更多一些,戶部存銀三十八萬兩,轉入大明儲蓄銀行的賬戶。
數量不算很多,相比這些商人的身價可憐了一些,可是戶部的宣告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從此往後,大明儲蓄銀行作為唯一官方銀行,專職打理各級衙門賬戶,從此之後,凡是一百元以上的款項支付,一律要經過銀行轉賬,不得私自領取。
官吏貪墨,是歷來的老大難,朱元璋做了一大堆的人皮枕頭,高拱嚴刑峻法,效果都不能說太好。
唐毅也沒有杜絕貪墨的本事,不過他覺得可以透過一些限制,增加貪墨的成本,使得貪腐變得更困難。
比如大額支出必須經過銀行,這樣各級官吏要想截留貪墨,就要先和銀行鬥法。而且雁過留聲,想要調查也容易許多……光是這一條,唐毅就得到了高拱和趙貞吉的鼎力支援。
當然商人們不會因為這個,就去追捧銀元,他們還是覺得那個是坑人的玩意。
不過不要緊,這不,經過了第一天的沉寂之後,第二天就有好些小商小販,急匆匆帶著銀子,跑到了銀行櫃檯。
沒有一會兒,他們就拿到了一個嶄新的存摺,前三次存銀,可以溢價兩成,銀行年利五分,假如一百兩銀子,存進去就是一百二十元,一年到頭,還能得到六元的利息,一共一百二十六元。
如果不存呢?朝廷徵稅,按照銀元計價,如果給白銀,人家也收,但是回爐重鑄,需要額外支付百分之五的火耗銀!
一進一出,差了三十元,百分之三十啊!多少人小本經營,一年能賺這麼多?
管他銀元銀子呢,官家說用啥就用啥!
黑壓壓的人群,撲向了銀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