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擴大消費,還有一個比朝廷投入更好,更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徹底推行清丈田畝,還田於民,並且制定嚴格限制,不準隨意買賣田地,如果百姓確實遇到了難題,朝廷要根據情況,向百姓提供貸款和救助。
有土斯有財,有了田產,最起碼就有了生活來源,有了安居樂業的立錐之地。
百姓沒了後顧之憂,才能放開手腳進行消費。
英國在歷史上搞得羊吃人的那一套,根本不適合大明,畢竟明朝單輪人口規模,就是英國的幾十倍,上百倍,有足夠的國內市場,能夠推動工商發展,而不至於完全完全依賴海外貿易。同時也擁有海量的勞動力,非要把農民變成流民,只會天下大亂。
只是激發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還需要很長的路,最起碼眼下朝廷官吏幾乎都是出身士紳之家,真正的寒門子弟,少得可憐。
要是對外講永遠不準兼併土地,唐黨的人都會造反。
更何況培養民間的消費能力需要很長時間,遠不如朝廷投資來得直接快速。
不過想要投資也有麻煩。
“唐師傅,朕記得關稅銳減之後,今年的預算已經削減了一大塊,各部都怨聲載道,根本拿不出銀子,天下又到處紛亂,需要救濟的百姓那麼多,朝廷上哪弄那麼多的銀子?”
隆慶思忖道:“不會又要發行債券吧?”
上一次攻滅俺答,戰爭債券起了很大的作用,難道要故技重施嗎?
“陛下,恐怕發債的難度不小,上一次承購戰爭債券最多的就是晉商和東南商人,眼下他們實力大損,根本拿不出多少錢,再說了,即便是有錢,眼下人心惶惶,誰捨得把銀子拿出來?”
唐毅還有一點沒有說出來,對付俺答那是因為有幾十年的仇口,他費盡了力氣宣揚,才促成了戰爭債券。
如今朝廷要發債券搞建設,別忘了大明寶鈔的慘痛教訓,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徹底打垮了明廷的信用,想要指望著朝廷發債,根本不現實。
明知道要財政擴張,才能救時,偏偏朝廷又拿不出銀子。
這不是讓人愁死嗎?
“唐師傅,難不成朕要當亡國之君嗎?天下紛亂至此,是上天降罪朕嗎?”隆慶急得都快哭了。
唐毅連忙躬身道:“陛下切莫自責,臣以為朝廷雖然無法發債,卻不妨組建一個新的銀行,替朝廷發債。”
“新的銀行?”
“沒錯,大明的財富並沒有減少,關鍵是人們失去了信心,爭相儲藏白銀,捨不得拿出來,要是能夠重建信心,恢復金融系統執行,危機就可以暫時挺過去。”
“原來如此。”隆慶深以為然點頭,急迫道:“唐師傅,既然如此,你趕快下令啊?”
你當是請客吃飯啊,說辦就辦!
唐毅無奈道:“陛下,這個新的銀行不能是空殼子,需要足夠的權力。”
“什麼權力?”
“兩樣,一個是發行貨幣,一個是制定貨幣政策。”
晉商花了一千二百萬兩的代價,向大明討要了寶鈔和銀元的發行權力,自以為得計,利用合盛元,大發銀行券,可是他們忘了,大明的金融市場,不是晉商一統天下,甚至他們不是最強大的力量。
就在晉商沉浸在大撈其利的暢快之中,忘乎所以時,交通行又是借銀子給合盛元,又是暗中收購銀行券,製造出銀行券大受歡迎的跡象,結果晉商錯估了自己的實力,倉促之間,發行了超出他們掌控範圍的銀行券。
等到危機來臨,輕輕戳破泡沫,晉商就從萬丈高樓一步掉了下來,現在還在半空中急速墜落,深不見底。
唐毅玩錢的本事不比晉商厲害,可是他眼界更開闊,沒有貨幣政策保護和約束,貿然發行貨幣,肯定會遭到反噬。
新的銀行需要兩項權利齊備,才能兩條腿走路,可問題是有了這兩項權力,新的銀行的影響力甚至會超過戶部,成為帝國金融的中心。
在六部和都察院之外,又崛起了一個強悍的力量,假以時日,新的銀行甚至會分割內閣權力,擁有和朝廷叫板的實力。
不用說別的,看看後世的黴國,就什麼都清楚了。
唐毅清楚,要想和根深蒂固的皇權抗衡,就必須放出金權這個怪獸,但是不要小覷天下英才,倉促丟擲來,必定有人會看透其中的奧秘,加以阻止。
唯有在危機之下,所有人都拼命尋找救命稻草,別的都顧不上,才能成功。即便日後有人覺察,也無法扭轉乾坤了。
這不,隆慶就欣然同意,“唐師傅,既然如此,內閣就快些拿出章程,朕立刻批紅。”
……
從乾清宮出來,唐毅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關重要的一步總算邁出來了,有了金權保駕護航,人亡政息就再也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