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我要做首輔 > 第979章 宗室冒出來

第979章 宗室冒出來 (第1/2頁)

推薦閱讀:

唐毅針對官紳納糧的改革,精髓有兩條,第一,是依舊披著祖制的外衣,第二則是保護一部分官僚的利益。

說實話,官員雖然普遍富裕,可是人分三六九等,動輒幾千畝田產的官員並不是很多,不少的京城官吏,淪落到清水衙門,甚至衣服都帶著補丁,也僱不起馬車,請不起傭人,租著房子住,可憐兮兮的。這幫人主要集中在科道,還有國子監,鴻臚寺等衙門。

按照新法,他們普遍能得到八石糧食,可別小看這點糧食,足夠一家三五口吃一年的。京城活著不易,糧貴米貴,什麼都貴,在俸祿之外,白得了這些糧食,那可是撿著了。

故此科道之中,反對的聲量不大,當然也沒有人上書支援,生怕被人說是為了得到糧食,才支援新法。

當然了,那些家資鉅富,田連阡陌的大戶子弟,名門之後,他們對這項政策是深惡痛絕,恨之入骨。但是也沒人立刻出來反對,因為唐毅的主意太缺德了,按照祖制免糧,朝廷不在徵收的時候少徵,而是集中發放,原則上你們該得的一點沒少,還要吵什麼?

這時候誰跳出來反對,不等於承認我們家田產無數,以往我們家都少納了糧,佔了朝廷的便宜?

誰有膽子承認這個啊?豈不是自己找一個屎盆子扣在腦袋上。

沉默了幾天之後,還是有人比較聰明的,比如兵部右侍郎王國光就上書,他認為國用艱難,府庫空虛,驟然拿出幾十萬石糧食給付百官,恐怕戶部承受不住。而且官員俸祿,乃是祖制,多給糧食,豈不是善改祖制,萬萬不可推行……

王國光煞有介事,說了一大堆,可是說一千,道一萬。他家中是山西富戶,田產無數,比起張四維,楊博等人,也差距有限,如果真按照唐毅的主意辦,他家每年要上繳幾千石糧食,從誰身上割肉都不痛快。

有人帶頭之後,隨後跟進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說唐毅這是標新立異,以財貨收買百官,居心叵測,請皇帝立刻罷黜唐毅首輔位置,另擇賢能云云。

奏疏送到了隆慶面前,他匆匆翻了就氣得扔在了一邊。今天伺候在身邊的是滕祥,自從京營的事情之後,他就對內閣頗有想法,認為是唐毅算計他。

好不容易逮到了機會,滕祥能不灌迷魂藥嗎?

“皇爺,奴婢聽人家說,恩自上出,首輔大人給百官發糧食,難免有人說是收買官員,結黨營私,奴婢雖然覺得唐閣老持重謀國,可是難免好說不好聽啊!”

他還想要說下去,卻發現隆慶的眼睛冒火,他啪得一拍桌子!

“滕祥,朕問你,是誰讓你說唐師傅的壞話的?”

滕祥哪見過隆慶如此憤怒,嚇得忙跪在地上,磕頭作響。

“回皇爺,奴婢哪敢說唐閣老的壞話,不過是聽到宮外有人議論,就上奏皇爺,怪奴婢多嘴,都怪奴婢這張破嘴,奴婢該打!”

他哭天抹淚,掄起巴掌,給自己先來四個,隆慶是個心軟的人,放在以往,只要玩這手,多大的事情都過去了。

哪知道在這一次隆慶沒有說話,滕祥只能繼續抽,越來越用力,抽得嘴巴都腫起來了。

“滕祥,你不是多嘴,而是爪子伸得太長了!”隆慶幽幽說道。

滕祥嚇得臉都變色了,“皇爺,奴婢沒有,奴婢真的沒有……”

“不要說了!”

隆慶一揮衣袖,怒氣衝衝道:“唐師傅不過是把本該減免的田賦給發了下去而已,一沒有過多支出,二沒有違背祖制!誰反對唐師傅,才是居心叵測,滕祥,你別以為朕不知道,你,還有孟衝,陳洪,你們這幾年到處強賣土地,置辦家業,日子越過越好。朕可以念在情分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朝廷大事,你也敢摻和,就別怪朕無情!”

滕祥的大白臉都變得灰了,一直以為隆慶都是傻乎乎的,敢情這位是瞎子吃餃子,心裡有數啊!

“奴婢錯了,奴婢這就去慎刑司領八十廷杖。”

他艱難爬起,失魂落魄往外面走。

都到了門口,隆慶的聲音才傳來,“八十廷杖還不要了你的命!就二十下,用心打,別應付朕。”

好傢伙,有了這句話,只怕二十下比八十下還要命,滕祥滿心苦水,以後要說壞話也要選好了人,唐毅是萬萬碰不得的,他灰溜溜跑了。

隆慶之所以這麼維護唐毅,也是他感到了新法的好處,高拱在唐毅提出辦法的時候,就代替唐毅,向隆慶介紹了新法的關鍵。

其實多收還是少收田賦都在其次,新法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地方上從此不再有免稅的田,不管官紳還是老百姓,在第一次徵稅的時候,都要一起納糧。所不同的是官吏的那一份朝廷會返還回來。

如此一來,地方上有多少田,就登記造冊多少,沒有例外,也就沒有了作假的空間。

比如一個縣有多大面積,能開墾出來的耕地有多少,已經開墾的有多少,基本上都能估算出來大概,差個幾千畝,上萬畝,或許沒事,要是差得太多,不論是戶部,還是負責監督的科道言官,都能看得出來,然後派員調查就是了。

最新小說: 殿上歡 穿進逃荒遊戲中,我成了全村人的扛把子 明朝海患 大慶極品太子爺 寵弟狂魔遇上病態王爺 從酋長到星河大帝 帶著倉庫去三國 多情桃妹無情爺 雷鳴水滸滿江紅 混在南宋當皇帝 射一片天下 大周第一暴君 六道之最後執念 極品暴君 問尋 醫妃帶崽跑:殘王被氣得站起來了 宏武王朝 三國:開局被曹操三顧茅廬請出山 大隋軟飯王 漢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