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總總,規定不下上百條之多。
別說普通百姓,就連陸炳看得都頭皮發麻,“我說行之,整個大明朝,除了紫禁城,也就天津規矩大了,你不是說要幹正事嗎,弄這些有的沒的幹什麼?”
唐毅幾乎每天都要到處巡視,嗓子都喊啞了,不過精神頭十足。
“陸太保,我乾的就是正事。”
陸炳一頭霧水,表示不解。
唐毅沙啞道:“城市就是一個吸引人員和財富的大水池,你把城市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自然能吸引富商前來,有了他們進駐,人氣上來了,聰明的人就會嗅出不一樣的味道,到了那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往前衝,比起咱們拿著鞭子趕要容易多了,不信你就看著吧!”
陸炳對唐毅的這套光做道場不念經的行為十分不解,可是他也拗不過唐毅,只能看著,就在唐毅到了天津三個多月,南北的商人陸陸續續來到了天津。
有山東的,有晉商,有徽商,有閩浙商人,更有蘇松等地的商人,更令人吃驚的連遼東的參商、珠寶商、木材商、皮草商都趕來了,如果不是僅限於國內,估計朝鮮等地,還有西洋的商人都會跑來。
不過光是這些人,就已經讓天津熱鬧非凡,到處都人聲鼎沸,茶館飯館充滿了高談闊論的人群。
大傢伙到天津的第一感覺就是乾淨,從城裡到城外,都出都整潔無比,就算這樣,還不時有人灑掃。
再有就是天津的官老爺和氣,進城也沒有亂七八糟的稅賦,一些官差衙役甚至主動幫著商人指引道路,介紹住處,弄得商人們受寵若驚,心說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隨著漸漸適應了天津的情況,大家驚喜地發現天津充滿了魅力。
比如城中新建了各地的會館,在會館之中,不光是落腳的地方,巡按大人還會每天派人送來最新的商業訊息,包括各地的物價,一些牙行商號的廣告,招工資訊,衙門的辦事流程,以及天津港口的建設進度,開海的規劃……足不出戶,什麼訊息都一清二楚。
對普通人來說,或許就是一個談資而已,可是對於敏感的商人,這就是商機,就是銀子!
每一個到天津的商人都有深深的感觸,遍觀整個大明,就沒有比天津更合適經商的地方!
有個這個判斷,這些商人們就果斷下手,購買房屋,租用店鋪,趁著地價還便宜,果斷卡位,先到先得,後來可就沒有了。
你買我也買,七八月的天津街頭,到處都是渾身大汗,手裡揮舞著大把銀票的商人,他們就像是蝗蟲過境,凡是看到的東西,全都不放過。
短短兩三個月時間,房價和地價就飆升了三倍還多,而且還在不停上漲之中。
到了如今,陸炳只剩下一個字,那就是:服!
心服口服,從腦瓜頂服到了腳底板。
不用開海,光是徵收房屋地產交易的稅賦,陸炳手裡就有差不多二十多萬兩銀子,什麼打掃衛生啊,修建浴池廁所啊,花費全都夠了,還剩下了七八萬兩。
他自己做主,先給嘉靖解送五萬兩銀子。
牛刀小試,先來了個開門紅,而接下來更大的餡餅就要落下來了,在八月十五,第一批從江南起運的漕糧和布匹就要運到天津,每個人都屏息凝神,等著這一關鍵的時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