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告訴李世民,承慶殿院外已經編織好羅網,就等著李世民掉進羅網之中。
自從李建成回到長安之後,觀音婢就交代覃蘭,要隨時關注宮中的動靜。覃蘭居中聯絡紫芙、青雁、秋縭、睛虹,在核心之外,還有宇文令馨和柴尚功。
宮中的風吹草動都在覃蘭的掌控之下,有了重要的情況就讓侍琴向觀音婢稟報。紫芙、青雁作為尚寢,李淵與妃嬪們說的許多話都能透過她們,傳到觀音婢的耳中。
李建成和觀音婢,各自在太極宮中編織一張不同的網。
李世民剛回來之時,觀音婢看他志得意滿的模樣,不忍心讓他掃興。
如今已過了幾日,觀音婢心中盤算,是該到了讓李世民冷靜一下的時候。
這一日下午,李世民無事,觀音婢對他道,「院裡有些憋悶的慌,我們不如到清明渠畔走走。」
李世民也覺得,那裡有水有樹,有花有草,視野開闊,確實是放鬆身心的好地方。
兩個人出了承慶殿後殿,新竹、展畫稍微拉開一段距離在後面跟著。
出了承慶門,首先看到的就是廊橋,每次李世民出征,觀音婢都在這裡相送;李世民每次回來,觀音婢都在這裡殷殷相迎。
這座廊橋見證著他們的每一次別離和歡聚。
不管是團聚,還是別離,觀音婢和李世民往往是一個在橋的這頭,一個在橋的那頭。
兩人卻很少同時站在廊橋之上欣賞清明渠畔的風景。
這一次兩人並肩走上廊橋,扶攔北望,在槐影柳蔭之下能感覺到涼風習習。
低頭看橋下的清清渠水,偶見上面漂著片片黃葉。
觀音婢有感而發,輕聲感嘆,「秋天快來了,這鬱鬱蔥蔥的槐柳,也將盛極而衰。」
李世民也看著隨渠水漂走的黃葉,若有所思地道,「常言道,一葉知秋。有一片,就有三片四片,到最後是秋風掃落葉。」
兩人各發了一通感慨,觀音婢對李世民道,「世民阿兄,我們到石桌那兒坐坐。」
李世民、觀音婢走下廊橋,並肩沿渠畔西側向北走。
觀音婢轉過臉吩咐新竹、展畫,「你兩個在這守著,別讓其他人過來。」
兩人輕聲說著話,緩步走到中間的石桌跟前。
這裡好像很久已沒有人來,石桌、石凳上都積了一層灰塵。.
李世民走過去,用袖子將北邊石凳上的灰塵擦去,又揮動袍袖在石桌上撣了撣。然後對觀音婢道,「坐吧。」
觀音婢也不說話,在擦過的石凳上坐下,靜靜地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見觀音婢坐下,就直接坐在了另外一個石凳上。
觀音婢早就料到李世民會一屁股坐上去,會心地笑道,「世民阿兄也不怕髒了衣服。」
李世民呵呵笑道,「像我們這種打打殺殺的粗人,哪裡有那麼多講究?坐在死人堆裡照樣喝酒吃肉,哪裡還會在乎衣服髒不髒?」
觀音婢仔細打量李世民的神情,經過連年征戰他身上少了讀書人的斯文,卻增添了驍將武夫的豪爽。
觀音婢對李世民的話也不作評價,輕聲問道,「世民阿兄覺得,是不是還有很多仗可打?」
李世民似乎對以後的形勢有過深入的思考,他略作沉思答道,「這次掃平了王世充、竇建德兩股最強的勢力,大仗已不會再有,小仗再所難免。」
觀音婢看著李世民問,「小仗還需要世民阿兄親自領兵出戰嗎?」
李世民道,「這要看阿爺如何考慮,剩下的仗,我可去,也可不去。」
觀音婢點點頭,接著問李世民,「世民阿兄是不是說,生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是你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
李世民向四周看了看,見附近沒有其他人,才低聲道,「也不盡然。」
說了這幾個字後,他不再說話,眼望著遠處的天空陷入沉思之中。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六一章 張網以待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