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個性來說,李建成一切事情都不會自作主張。
遇到大的事情,他都會一再向李淵請示。
竇氏夫人在世時,大事都是有母親替李建成拍板決定。
現在母親不在了,他就按李淵指示的去辦。
從河東的情況來說,一切還處於空想階段。
根據目前的情況,根本不具備起事的實力。
這些年李建成只是籠絡了王珪、韋挺等幾個有用之人。
其它方面,比如兵員、軍械、物資等等,都根本沒有著落。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起事,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況且有王珪在李建成身邊,他老成持重,處處小心謹慎。
做任何事都是瞻前顧後,思了再思,想了再想。
王珪斷不會慫恿李建成草率從事。
一切交代完畢,李淵帶著李世民、觀音婢離開河東,返回長安。
回到長安通義裡唐國公府,觀音婢和李世民住進新婚時住的院子。
李淵因路上感了風寒,回到府中便病倒在床。
太醫署盛醫師過來看過,說沒有大礙,只需喝上幾劑湯藥便可痊癒。
偏偏這時,河東傳來噩耗。
李淵的三子李玄霸,突患急病,不治而亡。
愛子突然去世,李淵悲痛欲絕,悲病交加,竟然一病不起。
作為衛慰少卿,李淵主要負責宮中祭祀、禮儀。
年節將近,宮中事多,但他也無奈,只得告假在家中養病。
李淵有病在身,不能進宮參謁。
李世民、觀音婢見父親有些心灰意懶,便日日侍奉在病榻前。
給李淵講些高興的事情,希望能夠緩解他的失子之痛。
在兩人的精心照顧下,李淵的病情和心情才日漸好轉。
一日,李淵的二姊,右驍衛將軍王嚴的夫人,來府中探病。
她告訴李淵,女兒從宮中傳出話來,說皇上對李淵似有不滿。
李淵的甥女王氏,深得楊廣寵幸,被楊廣封婕妤。
楊廣多日未見李淵進宮覲見,就問王婕妤,
「李淵為何多日未上朝?」
王婕妤回稟楊廣,
「聽說舅父染了風寒,在家中養病。」
楊廣當著王婕即的面,埋怨李淵,
「朝中多事,作為從兄亦不能替朕分憂。」
「這種人還是死了最好。」
王婕妤怕舅父李淵因此獲罪,就讓人捎出話來。
李淵的二姊聽到女兒送出來的訊息,急忙來到唐國公府來見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