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這才想起,來時確實在門口看到寫有鳳棲樓字樣。他接著問道:“本城最有名的樓有哪些?”
老鴇答道:“要說實力,應是街頭的百花樓最強,其次是后街的倚紅樓,其它的樓都差不多,本樓只能算中等偏下。”
聽到這番介紹,高峰對整個州城的青樓有了大概的瞭解,他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本樓裡都有哪些營生?”
實際上他最想了解的就是青樓裡的文藝節目,因為他知道,在青樓裡吟詩誦詞、彈琴唱曲是普遍現象,這說明此處有不少的藝術人才,而他也正為缺乏藝術人才而煩惱。
只是他這話一問出來,立馬感到有兩道寒光閃了過來,扭頭望去,見風小默正凶巴巴地盯著自己,知道這位大俠誤解了,他忙道:“老鴇,等演場結束後我們再談,此時還是欣賞節目吧。”
老鴇告辭離開,風小默果然質問起來:“高大人,你是不是想找個姑娘陪你一晚?我看那個曦兒就不錯,要不……”
“打住。”高峰伸出雙手做了個停的姿勢,然後說道:“小默,我想與鳳棲樓合作,你看如何?”
“啊?”本來揶揄高峰的風小默,一下子被其奇異想法驚住了,她不禁問道:“合作什麼?你也想在縣城裡開個青樓?”
高峰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笑笑道:“我的想法還不成熟,要不我們看完節目再說。”
說話間,樓下已有琴音響起,不一刻,一個清亮的女聲伴著節奏唱了起來:“飛瓊伴侶,偶別珠宮,未返神仙行綴……”
這是柳永的詞作《玉女搖仙佩?佳人》,詞情婉轉,歌聲優美,聽來別有一番風味。
高峰用心聽著,不覺間來到樓道向下望去。
樓下側邊果然搭建了一個演臺,臺上一名綠衣女子,邊彈邊唱,顯得輕鬆自如。
演臺下方有數排座位,零星的坐著幾位客人,他們每人身邊一位女伴。臺上演得專注,臺下卻邊吃邊喝,偶有客人還在女伴身上摸上兩把。
看到這裡,高峰嘆息一聲。這些曲唱明顯是高大上的東西,很有藝術性,然而大部分客人是以尋樂為目的,亦或者他們只是為了追趕一種潮流才來聽聽,對這種高雅的東西根本欣賞不了。說白了,這正是文化發展的一個瓶頸。
文化發展的目的應是“以文化人”,讓人們在文化中提升自己,以滿足精神的需求,因此,在受眾認知還達不到的時候更應該多元化發展,特別是那些雅俗共賞的文化類別,更容易被人們接受並引起人們的思考。
高峰當然清楚,在大宋朝,文化已趨於多元化發展了,只是各區域還不平衡,而且還沒有完全形成系統,從而導致文化的傳播受限,這也與文化傳播的工具不健全分不開的。
說起來還真是好笑,多元文化的發源和推廣,大都離不開這些青樓與妓院。它們擁有相應的“培訓機構”,有專門的“人才隊伍”,提供金錢支援的“客源”,就是一些文化素材也是遍地皆是,而高峰之所以有與鳳棲樓合作的想法也是源於此。
只是他看出來了,一些文化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人們能不能接受,會不會受到官府或士人的挾制都是要考慮的問題。高峰可不想弄個文化節目出來,到頭卻落個別有用心的罪名。
當然,他並不會因這些顧慮而會收手,文化傳播思想,文化改變生活,不做文化他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時代有所建樹。
那就從娛樂業開始做起吧。高峰下定了決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