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氣境第二層屬於“通隱門”,意味著能夠挖掘身體潛藏在細胞深處的潛能,陳白恍然,微觀狀態如何判別?這也個問題,不過卻能夠感受,這是修仙者的獨有能力。
不過法力強度上去了,法力值雖然在償還信用卡扣除了1000點的狀態下,現在至少也是同期修士的三倍以上。按照永恆星訣的法門,不斷地吸入永恆星域的能量來獲得轉化,目前吊打聚氣境五層是沒有問題了。
可是問題來了,聚氣境七層怎麼辦?越是靠近築基期,修士的法力強度以及爆發力是前一層的五倍以上,幾乎是指數級增長。
完全不用參考被動技能,當時斬殺那英年道人是被動技能開啟後的結果,同時必要的條件是對方法力以及耗盡的情況下,才鑽了空子。
越到後期,修士的能力越恐怖,以他目前的實力,聚氣境五層差不多了,估計能夠築基成功的話,也早就進內門了。
關於修行的理解,加深了一點點,還有點慢,陳白總是感覺意識還差那麼一點,或者說是理解還差那麼一點。悟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靠金手指,恐怕在這玄幻世界活不過兩集,終歸還得靠智商。
早課進行一個時辰,結束後,大約有半柱香的工夫自由活動,或是回舍坊洗漱更衣,或是閒聊,或是繼續盤坐領悟。
第一次參加外門弟子的集體活動,場面雖然壯觀,但氣氛卻靜得可怕,陳白險些以為自己進了僧規戒律的寺廟。
陳白則是正好趁這時間惡補千道門的門規戒律。
首先要了解的是學習計劃,休息安排,他驚訝地發現,這外門弟子的學習,以七日為一週單位,上課時間只有四天,其餘三天是完全的自由活動。只要不去山門禁地,幾乎任何地方都暢行無阻。
另外一個問題是課程安排,陳白看了一下課程表,必修課是《天道心經》,分為上中下篇。一般編外弟子就開始學習初級篇,連上部都算不上,學完課時,就開始考試,考過了,進入下一篇章的學習,考試通不過,繼續回爐重新上課。
陳白都在懷疑制定這些課程規則的人也是穿越者了。
另外還有法術類的必修課程,都是一些基礎的低階法術。
還有符籙學、煉藥學、煉器學、精神學科,這些都屬於必修課。
還有一些選修課程,比如方術、蠱術、幻術等等,這些學科一般要專精人才去學,一般人沒天資的話學不會,當然,也不是說學了這些課程就一定吊打傳統學科的弟子。
所有的這些必修課程,跟基礎法訣《天道心經》的學習方法類似,就好像是升級打怪,你參加課程,然後參加考試,透過了,進下一關。一路過關斬將下來,實力也提升不少,到最後統考的時候判定一個基礎分值。
新人入門,尤其像陳白這種,必須連續參加三個月的各類必修課的基礎課程,一次性學完。然後才是自主選擇課程並且衝關。打個比喻,這三個月讀完小初高九年義務教育,然後才是進入到大學,相對自由的學習狀態,學習,考試,拿學分。
自由時期的學習狀態,就是一邊補足偏科的科目,透過考試。
然後一邊還要去完成宗門安排的任務。
一個完整年份被稱為一個學期。在學期內,所有考試科目的成績會成為基礎分,而任務分值將會成為總分數的考核權重,一併納入年終總分裡。
最後會出一個排名,這就是外門的“青藍榜”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