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則是漢初的另一個牛逼人物,他嚴於法紀,剛正不阿,是漢朝名臣。?燃?文小?說? ?? ???.?r?a n?en`org
張釋之一開始是在漢宮廷秘書處當秘書。
後來有一次,漢文帝去上林苑動物園看老虎。漢文帝看的興致勃勃,就把上林苑的園長叫來,拿著禽獸的名錄問了十餘個問題,結果上林苑的上林尉左顧右盼抓耳撓腮,落得個這也不知,那也不知。
這時候旁邊的一個小吏代替上林尉的回答了漢文帝的問題,條理清晰,內容詳實。
漢文帝對他十分讚許,覺得當官的就得這樣,像那尸位素餐,不合格的上林尉有什麼叼用?
於是漢文帝想要下聖旨,把這個幹練的小吏晉升為上林令。
前來寫聖旨的就是這位張秘書。
張釋之一聽就搖頭了,極力反對道,“絲就是絲,不能因為他們有能力就提拔他們。這些有能耐的,八成心眼不好,秦朝就是這麼亡的。要是他們因此有了盼頭,都勤勤懇懇,精於業務。那天下不就亂了嗎?”
漢文帝聽了,笑了笑,說道,“好。”
於是,沒有提拔那個頗有能力的小吏。
文帝曰:“善。”乃止。
但要知道,漢文帝一直以來,都是個很有內涵的人。
他做的事,要仔細咂摸。
比如說他為了唿應廢掉肉刑的民間唿聲,將罪人打成肉泥的事情……
他的性格極為複雜難測,司馬遷在《儒林列傳》中說“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在《禮書》中又稱“孝文好道家之學”,實際上,儒學的復興也是漢文帝時期打下的底子。
深讀史我們就會發現,漢文帝並不像史書上美化的那麼傻白甜,而是有著很成熟的思考,堪稱雄主。
張釋之就顯然把這些事情都想的太單純了。
出了上林苑,漢文帝駕車回宮,讓張釋之陪乘。路上,漢文帝問張釋之秦朝執政的失敗之處,張釋之把自己想法掏了掏心窩子。
漢文帝對張釋之非常滿意,張釋之也很高興,兩人君臣相得,其樂融融。
等下車的時候,文帝對張釋之勉勵道,“你既然這麼會治國,那你就去替我看大門吧。”
“啥?”
張釋之當場就傻眼了。
hatthe**?!
坦白說,漢文帝給的職務並不低,公車令,秩六百石,正兒八經的正縣級幹部。
但、但特麼的張釋之以前是謁者僕射啊!
秩比一千石,好說歹說那是可是個副廳級幹部啊!
雖說職位清閒,但是作為秘書處的秘書,能經常在皇帝左右冒頭,也能發表政治觀點,這是個很有潛力的崗位。
那公車令呢?這是負責看守皇宮最外面司馬門的官員。
雖說威風凜凜,負責巡夜。
又有實權,收發快遞。
但我好像進獻的是治國之道啊,陛下你弄啥呢?
我能治國!我能治國啊。
……
隨後張釋之老哥木然的搬了個馬紮,每天在司馬門外守著,時不時發個牢騷,“我能治國。”
過了不久,等大朝會的時候,張釋之看到官員們在司馬門來往,也會擦一擦被吹的風塵僕僕的臉蛋,嘟囔一句,“我能治國。”
到了郊祭的時候,皇帝帶著文武百官出司馬門,張釋之茫然地看著,嘴唇囁嚅著,遠遠的瞅。
一直到了年關,那些秩祿低下,沒資格進宮的小官們紛紛把自己的拜表,交給把守司馬門的張釋之。
小官們都笑嘻嘻的問,“公車令,你當真會治國嗎?”
張釋之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