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慧,我在銀行工作了八年,在財富管理行業工作了九年。盛唐財富,比遠大信託,前景要好得多。信託公司,只能賣信託。我們三方,也可以賣信託,還可以賣私募基金、海外產品。我們是真正的私人銀行,給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信託公司的產品,太單一了。”張雅雅勸說道。
穆曉慧笑著說道:“雅總,謝謝您給我說這些。夏哥是我的領導,我得跟著領導走。謝謝您。”
張雅雅知道,穆曉慧是留不住了。等結束通話電話,她對何敏說道:“穆曉慧要走,臨州團隊留下三個人,業績都很一般。”
何敏喝了口水,“也不錯了,他們是當地人,應該也能接觸上企業吧?”
“應該可以,走,咱們先去開會。”張雅雅拿起本子,和何敏去安撫人心。
會議室,少了八九個人。何敏翹首以盼的骨幹員工,一個都不在。
員工們表情各異,都在竊竊私語。不誇張的講,劉小夏跳槽的事情,猶如十級海嘯,席捲了齊州業務部。
大多數員工,心裡應該是羨慕的。大家都不傻,雖然總部一再強調三方財富的優勢,但誰都知道,在信託公司,做客戶更容易。
而遠大,更是血統純正的央企。
“什麼是私人銀行?什麼是財富管理?...國外的私行,有國企、央企嗎?...財富管理的本質,是資產配置。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在盛唐,一樣可以賣信託。賣恆遠信託的產品,還可以賣其他信託公司的產品,也賣過遠大信託的產品...”
何敏站在前臺,滔滔不絕,講述著三方財富的優勢,“未來的產品趨勢,是股權產品、海外資產配置和淨值化產品,信託公司能做嗎?做不了...我們要看清趨勢。看到,方能得到。只有看到未來,才能得到未來...”
何敏的發言,確實講的很不錯。張雅雅發言時,她的側重點,更多的是晟豐集團的規模。
“我們晟豐系,資產規模突破了一萬億。遠大信託雖然是央企,但規模多少呢?才三千多億。註冊資本,只有三十多億。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規模...”
蔣靜雅事先是不知情的,她悄聲問劉文靜,“靜姐,夏哥去遠大的事情,你之前知道嗎?”
劉文靜有些不開心,“不知道。我業績少,應該去不了吧!”
孫悅悅悄聲說道:“民營信託公司,有業績就能進。央企信託,要難進一些。遠大規模一般,應該不是很難進吧。”
會議還未結束,劉小夏便知道了會議內容。他並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張雅雅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當然,劉小夏能做到這一點,也是因為他不在乎。對於完成遠大的業績指標,他也很有信心。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客戶。
企業客戶,黏性強。劉小夏解釋完資管新規可能帶來的影響後,客戶全部是支援、理解的。畢竟是安全第一。
個人客戶,李德亮等人也沒問題。問題比較大的,是團單客戶。孟曉萍和杜飛肯定沒事,有不同意見的,是王霞等人。
說白了,這些人團單的目的,是為了掙錢。遠大的佣金雖然只低了千二,但個稅高,沒有減稅、避稅政策。其次,入職嚴格,更不可能有空掛人力。遠大信託,總員工人數,才三百多人。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出身,業務能力都很強。
據劉小夏瞭解,業務能力最強的員工,一個人,一年能做到兩百多億的規模。
厲害吧!
當然,對劉小夏而言,王霞等人早已不再重要。王雨晨更是想直接放棄這些人,操心、價效比低,還不合規。
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