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夏……爸爸?”
一個脆生生的聲音響起,好像有點遲疑,似乎對這個稱呼不那麼確定。
眼睛看著手機卻是心不在焉的劉平安抬頭,就看到了一張青春洋溢的俏臉。
嗯,這才是滿滿的膠原蛋白……
小心思稍稍跑偏了一下,劉平安迅速的收攝心神,習慣性的露出了笑臉。
“餘老師,你好你好。”
站在路邊人行道的女子,是小雙雙在幼兒園的老師,姓餘,至於到底叫餘什麼,劉平安好像一直都沒搞清楚。
鎮上的幼兒園和中心小學不在一個地方,可劉平安對教幼兒園的餘老師出現在中心小學的校門口,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
沒搞錯的話,餘老師在鎮上很有名氣的兩個輔導班之一兼職,幼兒園又比小學放學要早些,她從幼兒園下班後到這裡接學生,算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雖然接劉夢夏的時候不多,可總有那麼些時候,劉平安在這裡遇到餘老師,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原本是不知道她來幹嘛的,但是看到她和另一個女老師把接到的學生一個個排好隊,用幼兒園小朋友放學的陣勢橫穿馬路直奔輔導班所在地的時候,什麼都清楚明白了。
好像是有聽說在校老師不能在校外開設輔導班,可幼兒園老師算不算在校老師,劉平安也不清楚。
何況這只是鄉鎮,山高路遠人又老實,大概也沒誰去計較這個。
據劉平安所知,這鎮上另一家輔導班,主辦者就在小學當老師,好像也沒什麼避諱,輔導班照樣開得風生水起。
記得劉夢夏幼兒園升一年級的假期裡,那個輔導班的負責人就給他打過電話,熱情推銷什麼幼小銜接班,把劉平安聽得一個頭兩個大。
天見可憐,他讀書那會兒,連幼兒園都沒上過,六歲的時候直接去讀的一年級,什麼幼小銜接班,聽都沒聽說過。
夏迎秋家在鎮上,讀的是中心小學,雖然也沒上過幼兒園,卻是讀過學前班,而這幼小銜接班,好像就是學前班的新名字。
也就是那個電話,劉平安和夏迎秋說起,才知道那個輔導班負責人和她是一個村的,都算是“住在街上的”,他老婆就在中心小學當老師,那個輔導班,也應該就是他家辦的。
後來聽一起卸過貨的老同學說過,那家輔導班有四五十個大小不一的學生,算得上是紅紅火火,生意挺興旺的。
後來幼小銜接班是沒去,兩口子都覺得沒必要去花那個冤枉錢,一個月時間,跟幼兒園一樣的作息,只上週一到週五,上午八點鐘去,下午四點半放學,中午吃一頓飯帶休息的床位,1200塊錢。
也就是因為沒去,總有點莫名其妙的虧欠感,畢竟別人家娃兒都去了,雖然也不是每個幼兒園升小學的都去,可總是有娃兒去的。
中心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都不提供住宿,住得近一點的家長接送,遠一點的可以在學校午休順帶吃午飯,下午放學後還是要離校的,有家長接送自然是好,家長是在忙不過來的,就只能送輔導班了。
輔導班提供食宿以及學習輔導,收費自然不會很便宜,可要說相當貴嘛,好像也算不上。
畢竟為了下一代不輸在起跑線上,花再多的錢也不能說貴。
說貴的都沒本事。
就像劉平安。
他家劉夢夏就沒去輔導班,真的沒必要,畢竟離家近,吃住都很方便,夏迎秋也難得的覺得娃兒太小,還是在家方便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