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風起
人性這東西最難琢磨。
儘管劉東明早已經有了預估,可是當會員制這一魔鬼被他放出來的時候才知道真正的可怕!
其巨大的破壞力和可複製很快就變成了重慶商賈的盛宴。
諸如七大糧商,諸如參與此事的袍哥商會,無不是很快便陸陸續續的朝著外省飛快的開枝散葉。
當然,是否是魔鬼,其實劉東明也分不清楚。
就像他跟楊學文說的那樣,絕對會有人遭受損失,而這些人就是各地的中小士紳、地主。
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本抵禦這場突如其來幾乎顛覆了他們認知的風險。
有人就要說了,人家可以不賣糧啊,不賣不就不會受損了嗎?
所以這樣的人才是最愚昧的。
人終究是群居性動物,也正因為群居才形成了部落,從而形成了社會。
因此,價值的產生並不是單一的看產出,而是需求。
可以說當劉東明以及楊家合攏遂寧當地士紳決定淌糧食生意這塘子渾水的時候,結局便已經產生了。
第一,兩人並沒有刻意打壓士紳的糧價,相反此舉還幫助士紳們解決了不知道多少陳年老糧。
畢竟儲藏糧食並不容易,不僅要防止鼠害,還要防止黴變,更要防止受潮,僅此一點就不是個小事。如果攤在手裡,如果只是被老鼠糟踐一點還好說,可要是受潮變質那可就血本無歸了。
最關鍵的是今年又是豐收之年,騰空了陳糧之後新糧正好入倉。
第二,就算你不賣,可你能保證別人不賣嗎?要知道,地主家也吃糧,可也吃不了這麼多,不管是早賣還是遲賣,總歸是要賣的,再加上鄉里鄉親以及所謂的聯姻關係,這糧食便像濤濤的涪江水一樣開啟了閘門不斷流動。
當然,最關鍵的便是第三點,跟風!
這樣的人不管是五百年以前還是在五百年以後永遠都不會消失,就像後世一個小夥子在橋邊看人釣魚一樣,一會兒就圍了一大群人圍觀。
興許最開始的幾人還知道是在看釣魚,可後面不斷加入的人呢?
恐怕看什麼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他們知道的無非是看見那麼多人都去湊熱鬧,自己若是不去豈不是一大損失?
這開始的時候只有那麼寥寥幾個士紳賣糧,可隨著時間一長,其他計程車紳看著大家都在賣.....能不心慌嗎?
誰知道是不是上邊又有什麼政策或者徵收?
要是賣晚了糧食被徵收了,那可不就白忙了嗎?
所以,到了最後賣糧就變成了一種風潮,一種恐慌,逐漸向整個四川,整個重慶周邊滾滾而來!
可一旦大量的糧食湧入了市場,就會導致糧價下降。
而越是下降就越是有人加大力度拋售給劉東明這樣的平臺商賈。
而百姓呢?
其實根本就沒有吃虧,不僅不需要花費高價買黑市糧,更是可以以絕低的糧價買到平價糧,所以他們其實算是受益的一方。
只是這丁點的實惠能幫的了這個國家多少呢?
劉東明有些不敢想象,此時此刻距離他兩千公里以外的北方,到底有多少人因為一碗糧食苟延殘喘的躲在地窖裡瑟瑟發抖。
也許他們此時渴望的並不只是糧食,還有自由!
劉東明管不了這麼多,也不想管,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他就覺得自己只是一個過客。
匆匆而來,然後如同清風一般匆匆而去。
國內危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