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感到了眾人心裡的這種想法,李自成的聲音再次響起,補充道:“畢竟,咱們大順軍不是強盜山賊,炸開城門之後,搶掠一番,拍拍屁股就走了,而是要長久的治理這南京城,這應天府,乃至於整個江南。在儘可能的情況下,不以傷亡士兵的性命為代價的條件下,當然將南京城儲存的越完整越好。”
整個過程中,一些將領聽得心都揪了起來,提到嗓子眼裡,聽到最後一句話,懸著的一顆心這才算放下,長舒了一口氣。
畢竟,對於這些軍人而言,什麼六朝古都,什麼金陵盛地,什麼長久治理,相比於他們手下計程車兵性命,統統都是狗屁,一文不值,一點都沒有分量。
別說將城牆炸開一個豁口,如果可以的話,只要能夠避免一個士兵的傷亡,就是將四個城門全都夷為平地,這些將軍、元帥也做得出!
就在眾人發愣之際,回味李自成的這一番話之時,李自成再次下了一個命令,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傳朕的命令下去,通知前沿炮兵陣地,做好炮擊的準備!”
諸將呆住了,有一些傻眼,愣愣的看著李自成,沒有一個人動彈,皇上是不是發燒了,將腦袋燒壞了,這個命令不是等同於自打耳光嗎?
看到眾人沒有反應,愣愣的看著自己,一副怪怪的神情,李自成隨即就反應了過來,意識到自己的命令的紕漏之處,為了掩飾尷尬,進而補充道:“咳~咳~你們別誤會,我所說的作好炮擊的準備,並不是要轟炸城牆,而是轟炸北門前面兩側的空地,先給城裡的守軍一個下馬威,爭取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他們主動投降。”
“呼...原來是這樣啊......”
眾人的心裡暗暗長呼了一句,已經瞭然,知道李自成想幹什麼?
不久之後,一門門大炮在調整炮膛,微微降低,調校炮膛仰角,在旗令兵的小旗揮舞之下,“轟轟轟”之聲不絕於耳,一枚枚炮彈飛射而出,分別匯聚於兩個位置,全都落在了北城門外的官道兩側,距離城牆還有不到二十米。
轟轟轟...
片刻間,所有的大炮都停了下來,每一個大炮僅僅是射出了一枚炮彈。
從開始炮擊,再到停下,整個過程還不到一盞茶的時間,時間雖短,但效果確實極為轟動,隆隆的炮聲,幾乎將守軍嚇得屁股尿流,身體害怕的抖若篩糠,嘴裡碎碎有詞,不知道在叨咕著什麼?
炮聲消失,餘音繚繞,硝煙退去,塵土漸漸飄落,北門外的視線也越來越清晰,抱頭鼠竄的守軍也不再趴在地上,或不再躲在牆後,三三兩兩的開始探出頭來,看向城下。
這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嚇得頓時就是肝膽欲裂,只覺得頭暈目眩,有一種天旋地動之感,腳下都快站不穩了。
只見,在距離城牆二十米的地方,官道的兩側,分別有兩個深坑,目測之下,半徑約有五米,深度至少在六米以上,還冒著熱氣與星星點點的火光。
尤其是那濃烈而刺鼻的硝煙之味,迎面撲來,使得守軍有一種乾嘔欲吐的同時,也在無時無刻不再提醒和刺激著他們,這一切都是真的,絕不是在做夢!
當然,兩個深坑雖不是完全的圓形,但視覺上的衝擊性,所帶來的震撼,一點都不小。
這一刻,幾乎所有守軍的腦袋都在嗡嗡直響,宛若要炸裂一般,還出現了陣陣的耳鳴,即便如此,心裡早已亂成一團麻,他們的腦海裡還是不禁浮現了一個念頭,如果這些炮彈落在自己的腦袋上,如果落在城牆之上,小命還有嗎?城門還守得住嗎?
答案是肯定的,想都不用想!
“不行,不能再在這裡傻傻的守著了,就算大順軍現在不攻城,南京城遲早會陷落,老子可不想被炮彈炸成餡餅兒,死無全屍。”
“我擦~還餡餅兒呢?人家只是來了一波炮彈,剩下還有許多呢,如果一股腦兒的傾瀉而下,轟炸城頭,想要成為餡餅兒?想都別想,連個骨頭也會被炸成粉末兒。”
“娘希匹,咱們的那些炮兵是在吃乾飯嗎?怎麼不還擊?”
......
城牆上的明軍再次躁動了起來,愈演愈烈,就是那些沒有絲毫戰場經驗的民夫,此刻也再也無法淡定了,被這一輪猛烈的炮擊嚇得腿肚子直轉筋兒。
南京城內,兵馬司附近的那個小院之中,屋子裡,鳳陽民張三、楊生員、孫三等人再次聚在一起,楊生員更是壓低了聲音,興奮地說道:“各位好看,聽到了沒有?城外的那些炮聲持續的雖短,但卻意味著亂軍即將攻城,今晚就是咱們行動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可就時不再來了。”
生員孫三重重一點頭,緊接著也壓低著聲音,興奮地附和道:“楊先生說的不錯,亂軍這麼一打,守軍的那顆神經一定會繃緊起來,將會從全城抽調兵力,重點守衛北門與西門。到時候,也就是今晚,將是兵馬司的防衛最為鬆懈之時,注意力全都在城外的亂軍身上。”
眾人點頭回應,以示同意,但還是有人忍不住的問道:“兩位先生,在下是一個粗野之人,實在不明白,行動為何要選擇二更時分呢?如果是趁著兵馬司的衙役精神鬆懈,將睡欲睡,處於昏昏迷迷的狀態,三更不是更好嗎?差不多多有的人都睡了。”
楊生員與孫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一個資訊,這些人果然不好應付,楊生員更是代表性的答道:“想必行動選在夜裡,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原因,便於行動和撤離南京城。”
“至於這位兄弟說得劫兵馬司大獄的行動,為何定在二更,而不是三更?原因很簡單,相比於救人,撤離南京城的行動更加危險和簡單一些,自然要將最為安全的時間段作為咱們逃離南京城的時刻。”
“說的也是,相對而言,救出太子爺更加容易,三更撤離南京城,正好趁著那些守城門的官兵精神萎靡,視線模糊不清,睡意正濃之時,好混出城外。”
提出質疑之人說完這番話之後,也就無人再但對,作為聚眾之人的鳳陽民張三以總結性的口吻說道:“好,既然如此,那咱們今晚二更時分就行動,救出太子爺,創出南京城,博一個錦繡前程,富貴人生!”
很顯然,張三最後的幾句話,正是說出了眾人的心聲,之所以如此冒險,不惜以身家性命強闖兵馬司,劫大獄,救出太子爺,為得不是一個從龍勳臣,能夠有一個錦繡前程。
一時間,每個人都興奮起來,面色紅潤,眼冒精光,一副摩拳擦掌的樣子,那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