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一食、一行。
關於二:二因二緣正見、正思維,二因二緣有學、無學,二因二緣有為、無為。
關於三:三聚戒聚、定聚、慧聚,三三眛空、無願、無相三昧,三界色界、無色界、盡界,三相三止息相、精勤相、舍相,三眼肉眼、天眼、慧眼,三明宿命智明、天眼智明、漏盡智明,三堂賢聖堂、天堂、梵堂。
關於四:四念處身受心法,四正勤,四禪,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苦集滅道四聖諦,四果,四辯才法義詞辯。
關於五:五根(信進念定慧),五力,五人(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
關於六:六身,六界,六出要界,六思念。
關於七:七識住,七勤之法,七三昧具,七菩提分(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中舍)。
關於八:八解脫,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四雙八輩。
關於九:九眾生居。
關於十:十無學法: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解脫正智。
而七又是:七種非法:無信,無慚,無愧,少聞,懈怠,多忘,無智;七種正法:有信,有慚,有愧,多聞,精進,總持,多智;
七識住:
有眾生為若干種之身,若干種之想的。就是所謂天,以及人是,這就是初識住——天和人
有眾生為若干種之身。
而為一想的話,就是梵光音天的最初化生之時是,這就是第二識住。
有眾生為一身,而為若干種想,就是光音天是,這就是第三識住。
有眾生為一身,而為一想,就是遍淨天是,這就是第四識住有眾生。
空處住(住在於空處)。
識處住(住在於識處)。
不用處住(住在於不用處)
七勤之法:勤於戒行,勤於滅除貪慾,勤於破除邪見,勤於多聞,勤於精進,勤於正念,勤於禪定;
七想:不淨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七三昧具: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
七覺意(七菩提分):念覺意,擇法覺意,精進覺意,喜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舍覺分)。
而九則是:九眾生居:或者有眾生,為若干種之身,為若干種之想,就是天,以及人是,這就是初(第一種)眾生之居。又有眾生,為若干種身,而為一想的,就是梵光音天之最初生之時是,這就是第二眾生之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又有眾生,為一身而具有若干種之想,為光音天是,這就是第三眾生居。
又有眾生,一身而一想,為遍淨天是,這就是第四之眾生居。
又有眾生,為無想無所覺知,為無想天是,這就是第五眾生居。
又有眾生,為空處住,就是第六眾生居。
又有眾生,為識處住,就是第七眾生居。
又有眾生,為不用處住,就是第八眾生居。又有眾生,為住於有想無想處,就是第九眾生居............
顧墨眯縫著雙眼呆若木雞地聽雨塵和尚給他倆在這裡弘揚佛法。作為傾聽者而言,顧墨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最起碼他覺得雨塵和尚還有賒粥小道蕭小樓兩人雖然信仰不同,但這倆貨一遇到能講經論道機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