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眾人紛紛傳看完畢,張慎言聞言率先提醒道:“西征士卒不過曹文昭、陳長梃和李友三營,總計不過九千人罷了,與陝西總兵官左光先麾下萬餘敗卒相比,並無明顯優勢。臣以為當及時增兵,以全攻取陝西之策!”
“此乃正論!”張順下定論道,“只是大家覺得,奪取陝西需要多少人馬?”
“這......”眾人吭哧吭哧半晌,最終還是紅娘子老老實實道,“恐怕沒有十萬,也得八九萬人!”
莫說十萬人馬,如今義軍有手有腳的綁在一起,也才不過五萬餘人,哪裡變出這麼多兵馬與他?
“那該怎麼辦?”張順反問道。
眾人知道這是張順考校自己,只是眾人皆不知兵,如何應他?
好半晌,呂維祺這才試探道:“先前主公說過‘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之策。”
“如今這‘吃一個’是河南府,‘夾一個’是南陽府,皆已經實現。唯獨這‘看一個’秦陝之地,猶未納入義軍囊中。”
“以我之見,亦可以分為三步,如法為之!”
“第一步派遣陳長梃等人效法‘彭越擾楚’之計,騷擾秦地,使朝廷無法安生,不能全力對付義軍;”
“第二步義軍趁機徵兵擴軍,訓練士卒、打造武器鎧甲,備下糧草,以待時機;”
“第三步召集動員我軍駐守在南陽、汝州、及鄭汴的精兵,以求湊齊十萬人馬,殺入秦地!”
“好,此策不錯!”張順點了點頭,麾下中樞重臣學會思考了倒是好事,“只是以呂先生推測,要湊齊這十萬人馬,義軍終究需要多少時日,亦需要多少武器、鎧甲和糧草?”
“這......糧食怕不要少於百五十萬石,武器、鎧甲沒有百萬兩銀子根本下不來,而耗時亦需要半年有餘!”
“且不論這些能不能實現,義軍治下更需要男戰女輸,方有一線可能!”不待呂維祺說完,張順便接話道。
“是.....主公所言甚是!”呂維祺不由有幾分羞赧道。
當初諸葛亮治蜀頗有成效,等到劉禪獻表投降之時,當時蜀地“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也就是說當時治理良好的蜀地,有二十八萬戶人口,養活了十萬二千將士和四萬官吏。
而如今張順所據河南府、南陽府和汝州三地,依照黃冊記載,分別有人口六萬七千二百一十戶、六萬七千八百七十戶和一萬零一百二十戶,合計共一十四萬五千二百戶。
即便有所隱瞞,如今義軍也來不及清查人口。更不要說即便人口再翻一番,也不過蜀地人口之數。
無論張慎言,還是呂維祺雖然亦是難得之才,恐怕其治理能力和大名鼎鼎的武侯諸葛亮比起來也要差上許多。
義軍又如何能夠在治下一十四萬戶人口之中,半年之內榨出來十萬精兵?
莫說張慎言、呂維祺做不到,就是張順也好,諸葛亮也罷,依舊做不到!
即便勉強湊夠了人頭,但這十萬人馬的輜重和組織管理,就能直接把這兩府一州之地消耗崩潰了。
呂維祺、張慎言亦老於政史,有熟知歷史,如何不知如今義軍依靠這兩府一州勉強養活五萬人馬,已經是極限至極,此策如何行得?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依舊是毫無辦法,只好眼巴巴的望著張順。
尼瑪,看來還是得多招募人才了,自己渾身是鐵又能打幾坨釘?
張順痛苦的拍了拍腦門,這才發現自己如今這人員班子尚有短板不足,亟需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