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今天來的要是李韶,劉芳絕對倒履相迎。畢竟若無李衝(李韶六叔)接濟他兄弟二人,劉芳與崔光別說出人頭地,早都餓死在平城了(元魏舊都,今大同)。
但換成崔光這種早就叛降的,且與他還是表兄弟,若劉芳投附的太快,就會讓人誤以為他早與李承志暗通曲款……
劉芳與崔光是親戚,所以有顧忌,但其他人卻沒有。
破城後就開始走訪,崔光與魏子建馬不停蹄,在天亮時說足動了十數位大臣。
如中書監遊肇,中書令崔亮,左僕射郭祚,尚書左丞盧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最熱情的要屬度支尚書裴植。
崔光剛一登門,他就大開府門,親自相迎。
其實裴植並非獻媚奉承之徒,相反還很是清高。他雖是降將(原為南齊壽春刺史,後舉城歸降北魏),但自認為河東裴氏的門第雖比不上五姓高門,但並不比王肅(太原王氏)、郭祚(太原郭氏)等人低。
更認為王肅和郭祚的才華和能力加起來也不如他,但官職卻比他高。所以就覺的懷才不遇,屢次請奏辭官,稱要去嵩山歸隱。
元恪卻覺的他腦子有問題,屢奏不準,也逾發冷落。
好不容易熬死元恪,裴植也如願以常,當上了度支尚書。但他清高也就罷了,偏偏嘴上沒個把門的,經堂對人說:不是我非要做這個尚書,而是這個尚書非我莫屬。
還上表詆譭徵南將軍田益宗(高麗人),罵他是夷人,不應該讓他官做的比漢人還高。
高氏也是自高麗歸附,高肇當權時也時常被人罵作“東夷”。所以高英就覺的,裴植這是在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影射她這個太后德不配位。
倒也沒貶官,高英一旨靳令他在家思過,何日知道錯了,何日再起復。
裴植頭也不是一般的硬,拒不認錯,直到高英被廢都沒服軟。
元懌早就知道裴植是個刺頭,自認為沒有元恪那樣的手腕,肯定是壓不住的,索性裝聾做啞,當沒這個人。
所以,裴植一直頂著度支尚書的銜,卻天天窩在家裡無事可做。
之後又因元懌“獻粟賣官”之策,逼的河東裴氏慘不堪言,時不時就寫信給他訴苦,一來二去,裴植就有了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
恰好任執金吾的表弟皇甫忠達也有此意,二人不謀而合。
這兄弟二人謀劃了數月,連合縱橫了許多故舊、至交,其中就包括車騎將軍羊祉。所以才有皇甫讓今日之大勝……
ps:厚著臉皮推薦一下新書:《漢逆》!
簡介:穿越到三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中平二年,黃巾方定,曹操功遷濟南相。一上任就大刀闊斧,整肅吏治,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孫堅功升別部司馬,同樣乾的風生水起。
劉備亦因參與平亂而嶄露頭角,在涿郡小有名聲。
耿成卻窩在雁門關外,與胡人在大青山中打游擊。
天下將亂,英雄輩出,耿成不求聞達於諸候,只望能苟全性命於亂世。誰敢攔他,耶穌來了也照殺不誤!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