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會有糧食從東面運來長安?
正在愣神,聽李承志喚他,達奚猝然醒悟,忙過來與那幾位見禮。
聽達奚自報家門,聲稱是奚康生從子,之前更是朝廷領兵大將,那幾位面上雖稍顯驚訝,但隨即便又顯理所當然之色。
果不其然,都是一個路數……
寒喧幾句,李承志請眾人登車,而後上馬在前引路。
待李承志上馬,達奚忙夾馬腹,與他並騎而行。而後低聲問道:“什麼來路?”
之前見他驚的目瞪口呆,分明已然猜到,只是不死心,又跑來找自己證實。
“明知故問!”
李承志笑罵一句,又正色道:“中書監,兼金紫光祿大夫王瓊之從子王季業……尚書右僕射,兼太傅郭怍之族子郭慶之……大司農、兼倉部尚書高聰之族孫高虞……其餘二位一為外舅之侄魏安,一為薜和之弟薜季令……”
達奚眼睜瞪的就如牛眼一樣:還真被自己猜對了?
聽聽這幾位的長輩,哪個不是國之重臣,舉世清名?
但再看這幾位,還真就是無名小卒。
更加詭異的是,皆是旁支……
“怎就來的如此突然,之前竟未聞半絲風聲,你如何聯絡到的?”
後兩位也就罷了。
魏子建是李承志的外舅,自當盡心竭力,為李承志招募幾個得力的魏氏子弟效力是理所當然之事。
有汾陰薜氏來投也不奇怪。
豳州趙興郡太守薜景茂於六月初舉郡投附,而後八月中,其從父,也就是時任離石副將的薜和與李豐裡應外合,大破離石,生擒鎮將崔休。
但剩下那三位就很是詭異了。
就是清河崔氏子弟來投,達奚都不覺稀奇。畢竟崔光如今為西海文臣之首,有子弟來投附再正常不過。
但從未聽說過李承志與太原王氏、郭氏、渤海高氏有什麼交情……
“誰說沒交情的,你莫非忘了我舅家姓郭?”
“一為河西郭氏,一為太原郭氏,只是同姓而已,能有什麼交情?”
達奚和李承志笑鬧慣了,也不憷他,笑著譏諷道,“就如我姓奚,難不成全天下的奚姓都是我親戚不成?”
李承志也不辯解,低聲嗤笑道:“不學無術!”
並不是他牽強附會,河西郭氏與太原郭氏還真就是同宗同祖。皆為東漢大司農郭全之後。
郭全生二字,次子郭蘊官至雁門太守,又生三子。郭怍這一支便是郭蘊幼子郭亮之後。
郭蘊長子郭淮為曹魏名將,都督雍州涼州十數載,屢敗諸葛亮、姜維等,功封陽曲候。
他鎮守涼州時,侄子郭直、郭顯戰死於涼州,其子遷居武威守墳,便是河西郭氏。
而如太原王氏,與郭氏、魏氏皆世居河東,世代聯姻。所以稍拐幾個彎,自然也就與李承志搭上關係了。
當然,如今已經傳到了第八世,河西郭氏與太原郭氏的關係也就比陌生人稍強一些。而如王氏,更是遠了許多。
但到了關鍵的時候,卻能頂大用。
蕭隴二關剛破,李承志便斷定最多到年底,便能徹底佔據關中。雖不敢說日後必然就能勝了元魏,使江山易主,徹底姓了李。但從局勢而言,更或是不明真相之人看來,李承志勢如勐虎,無可披敵,而朝廷卻屢戰屢敗,節節敗退。
又恰逢元欽一把火燒了西三州糧草,李承志為糧愁的肝腸寸斷,不得不打河東世家的主意。
當時西海正勢氣如虹,李承志卻激流勇退,放著送到嘴邊的肉不吃,不取豳州、雍州的用意便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