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大魏春 > 第六五八章 恩斷義絕

第六五八章 恩斷義絕 (第1/3頁)

前世讀三國時,每次看到有關袁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之類的描寫,李承志就覺得牛逼的不得了。

等穿越之後他才知道,比東漢時的冀州袁氏還要牛逼的門閥不要太多。

可能沒有達到“四世三公”的程度,但要說傳承久遠,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關東四姓,又如弘農楊氏,無不是傳承千年的世家。

楊舒七兄弟,長兄楊播、二兄楊椿、五兄楊津,皆在馮太后、孝文時任侍中,亦治理過大州,更屢次領軍外徵,或御柔然,或平兩淮,皆是文可治民,武亦善戰的能臣。

剩下的四位或是稍顯平庸,或是時運不濟,或是如楊舒這般性格乖張,不被皇帝所喜,但皆任過刺史。

用一句就能概括弘農楊氏鼎盛之氣象:一代七刺史,同朝三侍中!

而至元恪繼位,其洞若觀火,高瞻遠矚,慢慢開始打壓畜養門客、部曲的門閥之後,楊氏才漸漸勢微。

至延昌元年,也就是李承志平定涇州僧亂的前一年,時任刑部尚書的邢巒授元恪之意,參時任平北將軍,朔州刺史,都督朔州、撫冥、武川、懷朔一州三鎮諸軍事的楊椿私蓄部曲、招引奸細、盜種牧田等罪,建言將其免去官職,降為庶人,並注籍盜籍(貶為賤戶)。

並建議元恪,凡與楊椿同籍之人全家都不能為官,其中自然包括時任西涼州刺史的楊舒,廷尉少卿的楊鈞。

不知是不是怕過猶不及,元恪最終還是網開一面,責令楊播、楊椿、楊津等重臣、大將等自辭,又將其餘楊氏兄弟連貶幾級。

如楊舒,直接從刺史降到了一郡郡丞,楊鈞雖只是族弟,依舊受了牽連,從位高權重的廷尉少卿降為洛陽縣令。

也自那時起,已被元恪打壓了近十年,幾乎已成半殘廢的隴西李氏才藉此鬆了一口氣,李韶才接替楊氏三兄弟,執關中門閥牛耳。

論影響,論底蘊,此時的隴西李氏依舊要差弘農楊氏好大一截。

所以這檄文中,將“楊”放在“李”之前,還真就沒有什麼不妥,包括李韶也絕對心甘情願。

當然,李承志也就只是感慨一番。憑心而論,無論是關東門閥,還是關中門閥,更如河東、河北等世家,在他眼中殊無區別。

慣會審時度勢,見逢插針,更是會左右逢源,見風使舵,從而將益最大化。

什麼忠君愛民,在這些人眼裡與家族利益相比,連狗屁都不如。

李承志覺得,稱一句毒瘤絕不為過……

就如此時,只看了“三月三,楊李開”這六個字,李承志心髒倏的一縮,兩眼厲如刀鋒,死死的釘在楊舒臉上。

乍一看,有李韶為主的隴西李氏,並楊氏七兄弟這個坐地虎為內應,裡應外合之下,西海直取關中並非不可能。是以李承志應該欣喜若狂才對。

但要看是什麼時候。

如今,關中南有崔延伯,北有邢巒,再往北更有元遙、奚康生,四處合兵力逾三十萬。

又恰逢西海火器殆盡,正值前力將盡,後力不繼之時,若是再起戰端,就只能刀對刀,槍對槍,硬著頭皮拿人命填。

而這只是其一。

其二:追根究底,還是西海如日方升,勢單力薄,連番大戰,已將數年積累消耗殆盡。

如今能將搶到手的裝進腰包,能將佔下的地盤鞏固好,凡西海將、官、軍、民等,無不得使出十二分的力氣。

故而先不說能不能一戰勝之,便是盛了崔延伯,邢巒,奪了關中五州,李承志也無力可守。

既然無人可守,更無力可守,李承志取了關中有何用?

拱手送予隴西李氏與弘家楊氏麼?

但凡李承志腦子沒被驢踢,就絕不會做這種與他人做嫁衣,更有可能養出兩個強敵的蠢事。

所以上次李韶來西海招撫,勸他圖謀關中之時,李承志才顧左右而言他,半句話的茬都不接。

這也是他為何嚴令皇甫讓、李亮等人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的根本原因……

“看我做甚,難道你不想取關中?”

楊舒狐疑道,“元伯兄(李韶)早與大兄、二兄議過,更曾提及他與你所言:西海遲早要取關中,待時關中世家必為你臂助……是以何必裝做驚恐萬狀的模樣?”

“那世伯有沒有提過,我言西海初露頭角,如今正該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之時……此事絕不能操之過急……”

最新小說: 浪跡在諸界 大唐連中三元,驚聞我父夢中斬龍 凡人:我有熟練度外掛 混在遮天玩群聊 神武丹帝 雲嫋記之潛龍淵 熾夏狂歡 吞天萬劍訣 亞的育兒日誌 倚紅牆 快穿之我有美男九十九 我在修仙世界當收屍人 大佬不斷作死後成了白月光 科技盡頭 我的人間都是你 竊命人 穿越時空:這個男人太高冷 時光櫟曲 鐵星公主與拉薩君 穿到六零,玄學大佬努力扮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