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雲:冬至陽氣起,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也不只是百官休朝,包括邊塞閉關,商旅停業,乃至軍隊都要停止操訓,更或是雙方暫後休戰,令兵卒歇息一日。
如今的邊牆之下就是如此。
兩日前,兩方就似約定好的一般,不待日落,回寨的回寨,下牆的下牆,而後不約而同的掛出了免戰旗。
也不算奇怪,畢竟天寒地冬,哈一口氣都能在鬍鬚上凝一層白霜,何況要拄著刀箭,拉緊弓弦在野地裡或是城牆上站足五六個時辰?
只要能找到個合理且合適的藉口,敵我雙方就會極有默契的做出這種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舉動。
……
寨外寒風刺骨,帳內卻溫暖如春。
一座偌大的石炕盤於帳中,就似一座高臺。專有四個兵卒守著炕洞填柴,將石板燒的滾燙如火。
鼻間縈繞著一股皮毛燒焦的味道,奚康生只覺臊熱無比,先是脫了外衫,而後又將中衣也脫了個乾淨,露出了毛茸茸的胸膛。
不過卻是白毛。
李韶目露奇異:“尚書竟也老了,但白的卻是鬍鬚?”
“放屁?”
奚康生翻了翻眼皮,“本官這是天生異象,生來便是如此……若是老夫記性不差,你比我還年長十二載,豈不更老?”
可不就是如此?
翻過今冬,自己便是甲子之壽,若未在外領軍,想必已在府中操辦大壽了。
看他蕭索惆悵,奚康生又闇然一嘆:“你也莫要怪我,請奏撤軍的奏呈已連上了十數封,但太后只是不準,老夫徒之奈何?”
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但奚康生卻不避左右,堂而皇之的說出口,可見怨念之深?
李韶只是笑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下官怎敢抱怨?”
還說沒抱怨?
只是“雷霆雨露,皆為君恩”這兩句,便知李韶對太后與朝中諸公有多惱怒?
這句話可是有出處的:時李承志平定沃野,覆滅杜侖,大敗南梁與吐谷渾十萬聯軍,堪稱不世之奇功。但受高肇構隱,又被元英、元澄猜忌,是以不但未賞,反而被百般欺壓。
李承志當時便是以這一句回應太后與諸公。
而至高肇起事,誰奸誰忠水落之出之時,這兩句更是甚囂塵上,凡落罪之官無不以此自嘲,暗諷朝廷不公。
也確實不公。
請旨往關中徵兵之時,凡關中世家所求,朝廷無不是滿口答應:出兵之糧草、甲胃皆由朝廷負擔,關中只需出人即可。
但眼見歲首將近,朝廷莫說兌現承諾,連這數萬兵卒的口糧都快供應不上了。就連禦寒的冬衣都是李韶去信,求各州郡一一湊出來的。
更有其者:予上月之時,朝廷又遣楊鈞為使入關,再次徵兵、籌糧,依舊又是那套說辭。
關中世家就算是一群豬,也不可能同樣的當上兩次,楊鈞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爺爺怎就想不通:這些年雖說不是處處都風調雨順,但舉國數十州,足八成州郡都是豐年多過荒年,就如關中:民戶達二百萬之眾,每戶租調只是粟米一項,每年就足二十石,二百萬戶便是四千萬石……
便是支應各項開支,一年也足餘六七百萬石……這般多的糧積於常平倉不用,卻要丟人現眼,問世家借糧?你且予我論一論,這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