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頭那般明亮,天上連朵雲都沒有,何來的雷?
驚疑間,魏軍突然就動了。
三營虎騎似一道洪流,攜萬鈞之勢,直直向胡陣刺來。
戰術是出營時就交待好的,根本勿須慕容高多言。虎騎一動,數日支號角便齊齊的響了起來。恢弘古樸的聲響將數千騎兵的蹄聲都遮蓋了下去。
一剎那間,五千胡騎齊齊出動,朝魏騎迎了上去。
兩軍出陣時的動作如出一輒:都是錐形陣,如箭一般迎向敵方。
包括雙方的裝備也大同小異:手中持著弓弩,騎槍就掛在觸手可先進的掛鉤上,待放完箭就會用槍。若是不慎墜馬,自然就會換成腰間的佩刀……
相互之間距也就一里,對馬而言,也就十多二十息便至,恰好能提到全速。
當兩軍交戰的一剎那,慕容高瞳孔突的一縮。
方才離的遠,看的不是很真切。待此時他才知道,魏軍虎騎拿的竟不弓,而是弩?
馬上不利於開弓,所以騎弓大都比較輕,至多也就六鬥。但若換成可提前上弦。不需上馬後才引弓的勁弩,就是換成三四石都可以。
而只要是兩石以上的弩,就有可能洞穿鐵甲。
失算了。
但事已至此,難道還能鳴金收兵?
慕容高陰沉著臉,緊緊的盯著越來越緊的騎陣。
彷彿兩把劍直刺對方,當劍尖與劍尖撞擊的一剎那間,突然就錯開了鋒芒,就能成了劍尖直刺對方的劍身。
並非是兩方有默契,而是騎兵的戰術就是如此,都希望用自身最鋒利的“尖”,去刺對方最軟弱的腰。
就如小股騎兵大都會用出繞“8”字的迂迴戰術,以儘可能發揮機動段勢。
而就在這一錯身之間,便顯現出了雙方的差距。
敵我齊齊開弓,箭如蝗雨般射向敵方。胡騎的箭射到虎騎身上,大都是一個坑,少數的會射進兕皮甲,但絕對射不破。
而虎騎的弩箭,十有七八會洞穿胡騎的馬身。且有不少射到騎兵之時,即便沒有射穿鐵甲,也將騎兵頂的摔下了馬。
此時的場面極是壯觀,彷彿兩劍相交,其中一方的劍尖突然折了一樣,崩成了無數碎片。
好在箭只能射一輪,一陣人仰馬翻,兩陣終是狠狠的撞到了一起。
慕容高目光如電,粗粗一掃便有了大概:只是這一輪,已方中箭者、墜馬者就足有一旅往上。而落馬的虎騎屈指可數。
比起國力,終究是吐谷渾要弱一籌。甫一交鋒,自己就先吃了個虧。
而且很有可能還要虧許多:畢竟麾下只披著半甲,而虎騎人馬俱為兕鎧,便是比起鐵甲也不遜半分。
好在就只有三千。
且如今虎騎已然失去了衝勢,接下來便是纏鬥,自己兵力足有其三倍之數,足可挽回劣勢。
慕容高一揮手,又聽幾聲號響,胡陣中又躍出近兩千甲騎,直向虎騎陣腰衝去。
這要是被衝個正著,虎騎便會被攔腰而斷,且會腹背受敵。
以七千對三千,便是虎騎甲堅馬壯,也能將其硬生生的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