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連聲應著,喜不自勝。
這樣的東西,可是能當傳家寶的……
這般閒談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午時三刻,大軍已然行至隴西郡隴縣境內,又約兩刻,便至大震關。
此處離汧源縣城大約六十餘里,離駐於汧陰的岐州大營還不到八十里。若再往西行進約七十里,便是刁整的西大營,百里灘。
雖屬秦州地界,但崔祖螭只是隴西郡守,手中並無那般多的兵,故而起事之初便已棄守。等其反應過來想要予大震關駐軍時,卻已被岐州刺史搶先一步。
一過大震關,便是一馬平川的關山草原,無任何地勢可憑藉。崔祖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退回了清水縣城。
倒是讓李承志免了許多周折,不然他還要從往北約三百多里的蕭關繞道出兵……
大震關又名隴關,已到隴山南端,故而得名。再往南便是秦嶺。先秦時期,為抵禦西戎至重鎮,後至漢武收伏河西,大震關日荒廢,到三國時期,因地處蜀、魏交界,且為雙方互為攻伐必經之要道,所以一度興盛,成為雙方必爭之地。
著名的“街亭之戰”、“空城計”等,皆是諸葛亮首伐曹魏,雙方爭奪隴關之戰時發生。
而如今,河西、隴東皆為魏境,故而大震關早已被棄用,連關樓的城牆都已塌了兩面。
《劍來》
李承志站在破舊的城樓上向東眺望,腦子裡仔細的回憶著。
記得三國志中所載,諸葛亮五伐曹魏,至少有兩次佔了天時之利。其中一次若非秦嶺連日大雨,堵了入蜀四道,阻住了曹真的十萬追兵,諸葛亮差一點就丟了漢中。
要是天公作美,也來一場接連數日的大雨就好了。也不需多,只要能將南軍堵在嶺南十日左右,他就能騰出來了。
可惜,五日前才下過一場春雨,隨軍的相師當時就稱,估計十日之內,應皆是晴天。
當時李承志還暗暗高興來著……
正感慨著,李亮快步登上了城牆:“郎君,元縣南送來急報,稱虎騎方過青石崖,便遭遇了敵騎斥候。皆是胡人裝扮,應是吐谷渾遊騎……敵騎見我大部騎兵便呼嘯而去,元縣男謹慎起見,並未追趕……”
青石崖?
“輿圖!”
李亮連忙展開地圖,鋪在了垛口。
只瞅了一眼,李承志眼色一沉。
出了大震關,再往前約三十里,才是青石崖。而再走約三十里,才是刁整的西大營。
豈不是說,吐谷渾的遊騎都探到了刁整的腹心?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
吐谷渾真是欺人太甚。
李承志就要下令元鷙換鐵甲為皮甲,給其一個都訓。手都舉到了半空,他又突然冷靜了下來。
左右不過再等兩日,李承學就能押著諸般火器抵達百里灘,自己何需急於一時?
他看了看地圖,稍一思索,又沉聲道:“傳令元鷙,莫要輕舉妄動,以免中了敵人誘敵深入之計。另急令刁整,在我未至大營之前,莫啟戰端。若敵軍步步緊逼,便是後退也無妨!”
他是怕刁整懷疑他這個大帥跑來西線是來問責於他。萬一沉不出氣,將敵賊嚇走怎麼辦?
“這打都未打,為何就要退?”
李始賢滿臉不解,“你就不怕折了全軍之銳氣?”
這很不李承志,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父親教訓的是!”
李承志隨口應著,又往地圖上一指,“秦州與岐州、雍州之間,就只百里灘一處利於騎兵列陣,其餘之處多有溝谷、丘林之類,無論追敵,還是架立炮車,皆有諸多不便。故而欲破胡騎,此處最佳……”
原來他要讓出百里灘,與胡騎決戰?
李始賢眼神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