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李承志查案如神。線索就在那裡擺著,擺明是賊人造謀布罕的奸計。劉騰甚至已經查出來了許多:比如那趙綏孃的來歷,以及元悅與元雍與皇帝遇刺的關係並不大,是被人有意栽髒。
不然李承志的進展那能這麼快?
他們佩服的是李承志的魄力與膽氣:這一查,差點就讓三公、司州牧、並虎賁中郎將等勉強能讓皇帝信任幾分的領兵重臣一網打盡。
李承志怎就不怕皇帝一怒之下,解了這幾位的兵權?
解倒好解,但解了再授給誰?
一個不慎,就會動搖國基,甚至萬劫不復……這才是劉騰不敢往下查的原因……
“咣噹……嘩啦……”
皇帝用力一掃,榻邊案几上的藥盞、奶甕盡皆被他掃落於地,摔了個粉碎。
“一**佞,個個口口聲聲:肝腦塗地、赴湯蹈火……”
元恪恨元雍、元嘉、也恨高肇、元懌,更恨劉騰。
但現在,他哪個都不敢殺……
見皇帝兩眼充血,滿臉狠戾,李承志有些擔心,卻不知道怎麼勸。
嚴格來說,元嘉、高肇、元懌、元悅都是受了池魚之殃,本身並無過錯。怪只怪時機不對、偏偏發生在皇帝看誰都像刺客的節骨眼上?
如元嘉,他何嘗能料到:已剝奪了世子爵位,驅逐出府的棄子,竟都能被人利用,牽扯到謀逆、造反的大禍中?
高肇、元懌、元悅三人更冤:好好的喝了一場酒而已,誰能想到元雍包藏禍心,竟給他們塞了個炸彈?
再如元雍、劉騰,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誰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元雍是偶生憐憫,同情了一下元愉、元勰家眷的無心之舉。
劉騰更不用說,你說他膽小,所以不敢往下查。但換一種思維,何嘗不是這老太監為了顧全大局?
說實話,連李承志都忍不住的有些佩服。佩服劉騰,也佩服這幕後黑手:太瞭解皇帝了,計謀看似簡單,更談不上什麼天衣無縫、環環相扣,卻徹底擊潰了皇帝的心理防線,現在更是看誰都像的刺客主謀。
更是將皇帝與領兵重臣之間本就剩的不多的信任,瓦解的搖搖欲斷……
“是誰?”皇帝低喝一聲。
李承志暗暗一嘆,又搖了搖頭:“臣,猜不出來!”
他是真的猜不出來。
連元懌、高肇、元悅都不知元雍送給他們的乳孃、舞姬的身份干係如此之大,且如此隱密,幕後黑手是怎麼知道的?
不但能聯絡的上,更能將其說服,刺殺皇帝?
如那個女道士,如元愉的舅弟,也就是被李承志一刀捅死的和尚。
而且還能拐彎抹角的找到關聯人物,如元愉府中的歌伎、元勰的暗室,並巧施妙計,極盡栽贓之能?
李承志接捫心自問,若換成他,都不一定能做到。其餘不論,光是找到這些人,就要經過宗人府、太常、光祿、昭玄統、河南尹、洛陽令等等衙門。
甚至可能還要經過門下省和中書省:因為有些人的去向,一般的衙門根本查不到,只在聖旨和奏章中提到過。就如那個趙綏娘,連宗人府都未記錄其被元勰臨幸過,只當是府中尋常的歌姬……
元雍也是出於於元勰的惻隱之心,要著反正要買,就挑了原先於侍奉元勰府中的數十個買入府中。事後才由那婦人告之,並稱已為元勰生育過一子。元雍當時差點被嚇破膽。
就因此故,元雍才想著法不責眾,偷偷給元懌、高肇等一人送了幾個……
試問,關係沒硬到一定份上,想查到這些人的去向都難,更何況聯絡到一起?
也別說皇帝了,就連李承志都懷疑,是不是元雍、元懌、高肇、元嘉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