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恍然大悟:怪不得皇帝沒有像前幾次一樣,進門先給一棒,而後再視心情給你顆甜棗,原來是在這裡等著?
只要自己願意,所謂的懸黎寶珠,一月能拉來一車。用來換元乂的一條腿,不要太划算……
“將他那冰稅減至一成。貢於宮中的冰沙、豆腐,也逐月予他結清,莫要拖欠……嗯,傳諭兵部,先將他那烈酒先購一千石,添以松香製成火油,以備不時之需。若合用,再行增購,或成定準……”
給劉騰交待了一遍,皇帝又轉過頭來:“就當是朕補償予你的……”
這最後一句,竟讓李承志心頭暖熱。
若非已沒了回頭路,說不定就得當幾天忠君體國的好臣子。
他予皇帝說的是,至少十多二十斤糧食,才能釀出一斤可制火油的烈油。
又稱:中原潮溼,不利於水汽散發。故而若釀此酒,最好選在河北(黃河以北)、河西等酷熱乾燥之地……
這是怕皇帝強令他交出配方。也擔心皇帝見獵心喜,突發奇想,萬一讓他去釀酒造火油怎麼辦?
便是要去,也得去河西才行。到時便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沒想皇帝竟直接要的是酒?
那如何釀,在哪裡釀,自然就是李承志說了算。
更關鍵的是:一千石酒就是一萬多到兩萬石糧,李承志可以名正言順的從中原、河東、關中等地收購糧食,運至關中,更或是河西……
哪還需用胡商、雜胡部落的名義購糧?
也不需張敬之、李始賢等挖空心思的想,如何才能一切將數萬石糧運到河西,而不會被奚康生與河西諸地官府發覺?
陛下真是……太貼心了……
一時間,李承志都不知是該感激,還是該歉疚的好。
這糧運到河西,可是拿來養兵的。這兵養起來,可是用來造反的……
沉默少許,他深深的往下一揖:“臣……謝過陛下!”
元恪深深的吐了一口氣:不容易啊,竟能見到這逆臣對朕心悅誠服的一天?
“莫要只是嘴上說說。”
皇帝揮著手,“勇於任事,恪盡職守,才不負朕之期許……”
李承志連聲稱是,又往下一拜,才恭身後退。
見他倒著退出殿外,雙腳邁過門檻後才轉身離去。劉騰眼珠子都直了。
以往奏對,李承志何時不是告退後轉身就走?皇帝每次看到的都是他的後腦勺和屁股。
這般恭順還真是第一遭……
劉騰心裡一動,又想到皇帝窮極無聊之時,與他和於忠提及李承志時的幾句話:看他毆傷元悅、怒質胡允華這兩樁,及與朕奏對時的言行舉止,便知李承志看似諮意無禮,囂張無忌,其實行事極有分寸。
之後說起安定胡氏,皇帝又提及了奚康生對李承志的評價:看似狡詐,實存溫良,且重情重義。若掌馭得法,必為強助……這說的是李承志未與胡保宗翻臉之前。
此時看來,陛下應就是依奚康生的這一句,找到了駕馭李承志之良術?
沒想見效這般快?
劉騰好不佩服:陛下果然是陛下……
……
李承志臉上的喜色都快要溢位來了,一路上都哼著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