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不得醒,他都忘了自己還有這麼一級加官?
委實是他今天升明天降,起伏太頻繁,連他自己都沒搞明白給他削掉的是那一級。
“多謝中官提醒!”
李承志接過門籍,笑吟吟的回道。
還有兩刻才開朝,來得及。
入了宮門,宮道兩側可見幾乎立成人牆的禁軍。人人披甲,個個執刀,皆是虎視眈眈,滿臉惡相。若是膽小些的,怕都腿都會顫。
這也屬“朝儀”之一,以彰顯皇威之威嚴,二防止有官員腦子發熱,不好好的去上朝,卻在宮城裡亂竄。
要是有官員走的太快、走的太慢、無故出聲、東張西望等,這些禁軍就會出聲喝斥。
一邊走,一邊打量著禁軍的儀容,暗暗與部屬做著比較。不知不覺間,李承志就過了止車門與端門。
也就剛驗完門籍,“咚”的一聲,端門的城樓上響起了一聲鍾,數個力士竟然在開門。
看他竟然還有心情觀望,端門的值事將軍陣陣無語:哪這麼重的好奇心?
但有官員第一次上朝,生怕會晚到,連夜不睡,剛過三更天就至宮門外等候的大有人在。入了宮城更是戰戰兢兢,只顧著走路,連頭都不敢多抬,從而摔傷的也不是沒有。
這位倒好,就跟遊景一般?
你倒是左右瞅瞅啊看,除了你,這太極宮院中可還能看見一個朝官的身影?
早都進了殿各列各班了!
“奉朝郎,最多兩字(古代計時單位,也稱分。一字約五分鐘,三字為一刻),連太極殿門都要落鎖了……”
李承志心裡一跳。
原來這聲鍾,就是所謂的朝鐘?
大意了!
他快步走向太極殿,嘴裡還在嘟嘟囔囔的罵:簡直閒的?
只是一座太極城,竟足有兩裡方圓,沒事修這麼長做什麼?
光禿禿的也不說種棵樹……
又不能跑,至多隻能急走,也就堪堪踏進太極殿的門檻,端門上就敲響了第三聲鍾。當即就有力士合上了太殿的朱門。
李承志猛鬆一口氣:再晚上那麼幾息,他就得跪在殿外候罪。
文武、上下、內外都是嚴格分開的,李承志現在是純純和文官,級才是七品,自然列在左班最末。
也就剛剛站好,劉芳清喝一聲“恭敬陛下”,便聽內殿一聲鞭響,金吾、將軍、力士等各執傘蓋、御扇,自序門而入。
元魏尚水德,自皇帝到臣子,常服皆是一個顏色:皂衣絳裳。有區別的是冠綬,也就是帽子和綬帶。
天子戴通天冠,垂白珠十二旒,也就是影視中經常看到的秦始皇所戴的那種冠。
臣子皆是進賢冠,只會以籠冠上有無貂尾、革帶上有無玉珠、下裳下襬長短等來區別爵位和品級。
像李承志這種七品官,自然是什麼都沒有,就連下襬都是光禿禿的。
“風調雨順,內外平安!”
等元恪落座,又聽左右金吾將軍一聲高唱,眾官齊拜:“見過陛下!”
包括到清朝,各代常朝大致就是如此。只有元旦這樣的大朝賀,眾臣才會三呼“萬歲”。並不像電視中演的天天都要喊。
而只要是大朝,必會演樂。眾官拜完,以及與皇帝奏秉完退下時,還要跳幾下舞。
眾官拜完,三公、三太、親王等各入几案後落座,其餘臣子只能站著。也很少有磕頭的時候,大多時的禮節都是做揖或鞠躬。
而像跪坐的那些重臣行禮時,才會雙手扶地垂首以示恭敬,但這樣的禮節並不比做揖重。
自朱元璋開始,官員上朝時才需要跪地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