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他處心積慮,冒著抄家滅族的風險讓數千悍卒遁到這裡,難道就是為了當一群雜胡小部落的王?
開什麼玩笑?
李承志原本沒想讓李松靠這麼南,而是計劃翻過合黎山之後,依弱水,邊搶胡人部落邊往北走,也就是漢時的居延屬國再定居。
然後再回過頭來,以螞蟻吞象的方法,今天搶一波胡人的牛、馬、駱駝和羊,明天再搶一波河西的漢人丁口……
嗯,主要是搶漢人丁口,然後在居延該屯田,該修城修城,該放牧放牧。
特別是屯田……都不用廢大力氣開肯,只需將溝渠清挖出來,將雜草除盡,耕種個兩三年,就是萬畝良田……
等實力積攢到差不多,六鎮也就該亂了。
到時再趁亂佔領河西……
但誰能想到,河西的漢人少的都快要絕戶了?
沒人,還屯毛線的田、修雞寶的城?
就算佔了整個河西,也才二十萬人,能不能挑出兩萬兵?
至於搶胡人的丁口……李承志的腦子又沒被驢踢?
所以李松便沒有再往北進,而是暫駐於此,施行李承志給他交待的第一步:搶胡人。
這不到十日,方圓兩百里之內的幾個胡人小部落已被他一搶而空。
昨日正午,李承志扮成鬍匪窺探表氏縣城時,他與李松等人、並士卒身上穿的胡袍、頭上戴的氈帽,就是這麼來的。
牲畜也搶的不少,光羊就有上萬只,馬匹近千,還有五十多峰駱駝。
還沒輪到李松搶的那些部落,早已聞風而逃。若是還想搶,大營只能繼續往西或往北移駐……
還移駐個毛線?
讓李松等人徹底淪落成遊牧部落,靠放牧和搶胡族為生麼?
為今之計,只能讓數千甲卒暫時蟄伏於此,看張敬之所說的那數萬亂民流放河西后,能動多少手腳後再做打算。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張敬之流放亂民之時,必須跟著再來一次河西……
李承志轉著念頭,雙腿一夾馬腹,帶著李松等人往西而去。
鎮夷關往西四十里,就是河西最大的產鹽地:鹽池。
自漢武帝時有張掖屬國起,這裡就開始產鹽,一直產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後,還在產。
曾探明,鹽池的食鹽儲量至少還在千萬噸以上……而且全都是露天的……
有鹽必有硝,再加地處西北,這裡自然無可避免的就成了成立化工園區的最佳之地。
造的不是化肥就是強酸……好傢伙,附近的村民想看天到底是黃的還是藍的,還得跑到五公里之外。
事故賊多!
要超過一個星期不來巡檢一趟,李承志感覺就跟過年似的。
最終還是因汙染超標,被關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