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誰帶的頭,只聽嘩啦啦的一陣亂響,竟然跪了一地,然後又是一聲齊吼:“末將請戰!”
果然軍心可用……
“好!”
李承志滿意的點點頭,不急不徐的開始下令:“李亮,令鍛甲營停爐,率所有子弟分發刀槍甲冑、弓盾箭支……拔營後,糧草輜重也由你負責……記仔細了,不要出差錯!”
“諾!”
李亮重重的應了一聲,當即就鋪開了紙筆,同時心中一嘆:看來這次是撈不到仗打了……
“甲冑軍械”算是李家最核心的機密,原本是四叔負責的,偏偏四叔不在?
“李會、李孝先、李孝彥、李仲和、張興義,各率本隊騎兵……每騎配雙馬,戰馬俱甲,馱馬半甲,騎兵披全甲。另配騎槍一杆、馬刀一柄、方盾一副、短弓一張,箭二百支……”
底下的軍將越聽越覺得有些不對,越聽越眼熱。
朝廷的虎騎都無這等裝備吧?
至少沒聽說還配馬刀和方盾的……
再看那五個騎兵隊主,除了張興義一臉驚容,剩下的四個李氏老卒老神在在,像是早就知道會如此,軍將們更是驚疑:李家怎會如此有錢?
這可不是普通的馬刀。
若是全軍官佩的這種精鋼橫刀,拿出來隨隨便便都能換個二三十石糧……
李承志沒時間理會,繼續下著令:“李永壽、李仲義、李孝章、李容、宋世和、皇甫讓……你等十人各卒本隊步卒,人人披全甲……
槍兵各配丈五長矛一杆,方盾一副、橫刀一柄。弓兵配箭一百支,不配矛槍,另配刀盾……每隊再配馬車二十駕。
李亮、宋禮深,步卒、軍械及糧草輜重等,一併由你二人率兩旅輔兵運送,輔兵只配木甲與長槍……”
這一千重步,是李承志從應徵的民壯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相對的身體要壯一些,至少背上五十餘斤的裝備,還能打的動仗。
而且也不是出營便披甲,為了節省體力,行軍中全程有車……那二十駕馬車就是幹這個的……
眾軍將也算是反應了過來:除了沒馬,步卒的裝備和騎兵竟沒什麼區別?
怪不得平日操練,時不時就有下蹲舉盾遮頭,或是丟下槍,然後貓腰持盾劈砍的訓練?
竟然真的配盾和刀?
李郎君果然仁義,竟捨得為步卒大把花錢,如此裝備,幾近完美了。
已方矛長足有丈五,敵賊只是近丈長槍,胳膊再長一倍也夠不到。
若是射箭,舉盾遮住臉不就行了?
即便身上穿的是木甲,防普通箭支也完全夠用了。
各軍將看著李承志,眼神越來越亮,心中的敬意越來越濃……
別說這些軍頭,就連宋禮深和那幾位族長,也只以為李承志所說的俱甲、全甲、半甲等,八成以上都是木頭的。
只因大部分人都知道,宋禮深率宋氏鄉民和僧戶造了一個多月的木甲,數量已有上萬副,也早就配到了軍中。
平日操練,士卒穿的就是這個……
只有郭存信聽的心肝直顫:沒聽到麼,騎兵步兵都是全甲,什麼是全甲?
那些木甲,一半是給馬穿的,一半是給輔兵穿的……
所謂的輔兵,也只是掩人耳目的說法,平時裡與重步混合操練,哪種陣法都沒少練。
木甲換成鐵甲,再配上刀盾,又是一千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