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越重就威力越大,而是太輕太薄的話,劈砍的力量稍大,刀身不是斷就是彎。
跟鐵甲是一個道理,強度不夠,只能拿厚度來湊。
郭存信眼神微亮。
進門就見李承志手裡託著這件東西,都沒顧上問是何物。
“新鍛的?”
“嗯!”李承志應了一聲,又催著胡保宗,“抽出來看看?”
他點點頭,本能的抽掉刀鞘,隨即一道眩目的銀光映入眼中……
然後,胡保宗就跟凍住了一樣。
他竟然從刀身上看到了一張嘴,根根鬍鬚纖毫畢現,就連隱沒在鬍鬚下的那顆痣都看的清清楚楚。
這是鏡子還是刀?
不對……這刀為什麼會這麼亮?
旁邊的郭存信猛吸一口涼氣,定定的看著李承志。
他原以為,李承志拿來的至多也就是與布甲中的甲葉相似的那種百鍊鋼刀。
但誰想,竟是這一種?
要不是李承志已然承認這是新鍛的,郭存信都懷疑他是不是把李始賢視若珍寶的那一把偷了回來?
可問題是,他是如何鍛出來的?
胡保宗定定的看著刀身,好一陣才回過神,驚疑的問道:“鑌鐵刀?”
李承志不但沒高興,反而臉一沉。
這是鑌鐵?
他大學學的就是這個,還能不知道?
古代所謂的鑌鐵,也叫賓鐵,指的是傳自罽賓(今克什米爾)的一種帶花紋的高碳鋼。
扯遠一些,這種鋼是阿拉伯人偷師南印度烏茲鋼的造法,但又沒學全:只知道恆時控溫冶煉、恆時等溫凝固,卻不知道具體的溫度區間,才陰差陽錯造出來的產物。
說專業一點,烏茲鋼內形成的是碳鐵合晶體,鑌鐵內形成的卻是碳化物枝晶。
枝晶體的紋路有些像樹枝,又有些像連在一起的雪花,所以又叫雪花鋼。
李承志懷疑李始賢的那把刀就是這種……
算是高碳鋼,硬倒硬了,卻不韌,阿拉伯人只能再加些熟鐵進去反覆錘鍊,揉合鍛疊成中碳鋼。
李承志估計,要論綜合效能,也就與他眼下用來鍛甲鍛槍頭的鋼板差不多,離大馬士革鋼還差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