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工廠內的李天航自然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
產品的研發完成,後續的建廠、生產等方面,交給別人就行。
反正他對錢看的也不是特別重,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趕緊把摧毀小行星的武器給趕緊搞出來。
實驗工廠中心,距離小行星撞擊藍星還有整整五個月的時間。
在應對小行星危機上,目前李天航一共設計了三套方案。
這三套方案是可以共同進行的。
第一套方案,也是最穩妥個的方案。
使用大量的反重力推進器離開大氣層,鎖定小行星之後。
這些由李天航單獨設計出來的反重力推進器將會命中小行星且附著在其表面。
反重力的強大推動力全部啟動,試圖改變小行星的前進軌跡。
即便只是稍微的偏離航向,最終都會導致小行星和藍星擦肩而過,末日危機自然而然的解除。
而且,執行這套方案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反重力推進器。
要知道這種級別的小行星,在宇宙中的速度至少都是百倍音速以上。
先不說要將其鎖定是何其艱難,想要改變這種速度的龐然大物,沒有足夠強大的推動力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第二套方案,打造太空戰艦,搭載威力巨大的核能離子炮。
在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之前,太空戰艦離開藍星,利用提前設計的強大武器在太空之中摧毀小行星。
這個方案作為第二套,實際上是因為它的風險性更高一些。
想要摧毀直徑達到二十公里的小行星,當然不亞於登天之難。
畢竟在太空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小行星的成分到現在也還一無所知。
第三套方案。
如果有機會實施這套方案,那也就意味著第一和第二以失敗而告終。
這套計劃便是,打造空天母艦將其作為諾亞方舟,攜帶著藍星的種子血脈離開藍星進入深空尋找新的家園。
實際上,如果前兩種方案行不通的話,那麼整個藍星不可能有任何手段抵禦這末日危機的。
直徑二十公里的小行星一旦落地,其造成的衝擊力足以撕裂半個藍星板塊。
到時候別說藍星生物了,整個星球估計連毛都不會剩一根。
所以,為以防萬一,李天航自然得做最壞的打算、
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案的進行,絕對都離不開李天航所設計的智腦機器人。
智腦機器人的存在,將會執行提前設計好的所有命令,來對武器、裝置、儀器等所有一切的全方位建造。
這樣就能徹底擺脫人工操作,避免誤差的同時,也能讓工作效率達到最高。
畢竟離小行星落地只有五個月的時間,但李天航的時間其實只有三個多月。
這所有的方案計劃,必須都得提前進行,所以李天航的實際工作時間並不多。
但好在,只要量產足夠多的智腦機器人,它們在中後期完全可以替代一切工作,到時候李天航也就能輕鬆許多。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李天航的面前也終於是誕生出了第一臺智腦機器人。
當然,這臺機器人僅僅只是有著人的形態,它的主要作用還是為了替代人工進行全自動的設計和生產。
至少,那兩隻幾乎比整個身體還要大不少的金屬手臂,就不是一個正常機器人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