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輛楯車在前,掩護著建虜向前逼進。東江軍的陣地上雖是寂靜無聲,但將士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靜等著給予建虜沉重打擊。
楯車是建虜最常用,也是最倚重的進攻器械,不僅是在平地,在攻城中也是主力器械。
但楯車雖然能夠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卻也有本身的缺陷。比如東江軍在地上設定的障礙,就能很有效地阻擋楯車的推進。
即便是後世的坦克,在堅固的路障面前,也會舉步維艱,更何況楯車這種土坦克。
要清除路障,建虜就得從楯車後出來,揮動刀斧。也就是說,楯車的防護作也很有限。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阻礙辦法,很多明軍卻不會使用。他們最常使用的戰術是車盾槍炮在前,阻擋建虜的突進。
顯然,憑當時明軍裝備的火槍火炮,無法有效遏止建虜楯車的推進,也就難以阻止建虜重甲兵的抵近肉搏。
還有一點,那就是建虜的步弓大箭,在射程上不遜於火槍,在射速上更要超過數倍。
所以,明軍的戰陣要麼在近戰肉搏中崩潰,要麼在箭矢如雨的打擊下,從混亂到潰敗。
楯車如同一頭頭怪獸,沉重的車輪發出令人牙酸的聲音,逐漸抵近到官道上守軍的陣地。
守軍陣地上依然是槍不鳴、炮不響,這對於建虜來說,以倒感覺到了更大的壓力。
能有這份穩重鎮靜的素質,能有號令嚴明的軍紀,無時不刻不在證明著建虜面對的是一支強軍勁旅。
“應該是東江軍的精銳。”莽古爾泰作出準確的判斷,因為這與他交戰過的明軍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所謂明兵發槍炮如雨雪,我軍進擊無一死者,豈非天佑乎?
建虜也是很能吹的,好象明軍的槍炮象小孩子的玩具,建虜則個個有著刀槍不入的神功。
儘管建虜在面對明軍的槍炮轟擊時,肯定會有死傷。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傷亡確實不大。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一是明軍的火器威力不夠,對身著重甲的建虜不足以先造成太大的傷害。
其次則是射擊距離過遠,不在有效射程之內。這樣的射擊很大程度上是壯膽,既不能保證準確性,也不能保證殺傷力。
最後一點,則是暴露了明軍在作戰意志和素質上欠缺。對於建虜的恐懼,使明軍火槍兵難以保持鎮定。
內行看門道,身經百戰的莽古爾泰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便是看出了守軍的沉穩,以及嚴格的軍紀。
轟!火炮的轟鳴,終於打破了戰場的沉寂。那是從遵化城上搬走的火炮,向著建虜發射出沉重的炮彈。
雖然都是些郭大靖和東江軍所看不上的老舊火炮,但在有效射程內,打出的炮彈,對於楯車還是有著極大的破壞力。
左側高地的火炮接二連三地發出怒吼,一顆顆炮彈或擊中楯車,或越過楯車,砸進車後的建虜之中。
二十多架倉促趕製的投石機,所用的很多木料連樹皮都沒來得及處理,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把炸彈和石頭凌空飛向敵人。
“打中了。”曹化淳舉著望遠鏡,興奮地叫著。
在他的視野中,一輛楯車被炮彈擊中,迸濺出無數木屑和零件,連車後的蒙古兵都受到了傷害。
轟,轟,轟……
炸彈在敵群中紛紛爆炸,火光迸現,煙霧升騰,建虜東倒西歪,傷亡累累。
對於曹化淳來說,這應該是第一次近距離觀看戰場,觀看戰鬥的場面。
如同菜鳥一般,很平常的景象,也會讓他震驚和興奮,沒有大呼小叫,已經是相當剋制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