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柏言直指著地圖上面的“高闕城”,極為耐心的講解著他心裡所想的戰術。
“妙!”
“奇襲高闕城?”
“此計稱得上是升級版的圍魏救趙。”
“陸柏言,你這是想要讓本帥派一路奇兵,殺入匈奴的腹地?”
“對吧?”
蒙恬看破陸柏言的心思和想法。
他很看好這個計劃。
“是的,蒙帥,如今我們對匈奴的作戰太過被動,他們的機動性太好,在浩瀚的大草原上,我們很難追到他們。”
“來如風,去亦如風。”
“與其如此,我大秦何不主動出擊,擇一方精銳之師,奇襲高闕城,收復之,之後,我們派人遠襲支就城,殺戮他們的百姓,牛羊。”
“這是在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如今正是匈奴主力傾巣而出的時候,我大秦一入草原, 就如一頭雄獅闖入一群牛羊之地,必能夠收穫奇兵之效。”
陸柏言有些興奮的說道。
“這......”
蒙恬沒有輕易的表態。
他在保持沉默。
在分析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在某些程度上,他是比較贊成陸柏言的這一種打法。
遍觀歷朝歷代九洲和匈奴的所有戰事,大部分都被動應戰,一直是匈奴他們南下征伐,他們一直處在防禦階段,沒有一次是主動出擊。
這是很不正常的行為。
在軍事戰略的層面上說,這一種被動的戰術是極為不妥的打法。
一直以來,蒙恬都想要一改這一被動的局面,一直主張主動出擊的戰術,這樣就算是失敗,也能夠收集匈奴的地形等資料,知道他們的民風與民情,為此,在數年前和匈奴的大戰之中,他曾經親率大軍,渡過黃河,殺入匈奴腹地,一舉攻佔高闕城。
之後,大秦帝國就在高闕城構築北方第一道防線。
也正因為那一次的大戰,他的名氣迅速超過了“王離”,他和王離也因此生出嫌隙。
“諸公,大家覺得陸柏言所提出的打法如何?”
“這個.......”
“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有什麼拘束。”
“本帥洗耳恭聽。”
這一次蒙恬沒有冒然的表態,這是一樁大事必須要慎重,當下徵求在場所有人的意見。
他還是很民主的。
偏聽則信,兼聽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