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曜變天目碗一上手,小林的臉色立刻就凝重了起來。
因為這隻碗,上手以後的重量,可以說和他之前拼接起來的那些曜變天目碗是別無二致。
作為一個專門精研曜變天目碗的專家,小林以前也不是沒有接觸過假的曜變天目碗。
作為目前世界上單價最高的擊中中國古董瓷器之一,儘管在複製方面有很多技術難以攻克,可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人會去製作這個品種的假貨。
畢竟這種瓷器實在是太珍惜了,數量奇蹟稀少,而且造型釉色又特別的漂亮,最關鍵的就是碗口內部的獨特曜變花紋,更是給這鐘碗平添了一種神秘的氣息。
正是因為這種種獨到之處,更是讓這鐘碗顯得彌足珍貴,要知道玩收藏的人,尤其是那種絕頂有錢的傢伙,而且是真心喜歡古董的那種人,一般都是帶有幾分文青氣息的傢伙。
這樣的藏家,在面對這種有著這麼多兩點,和傳奇歷史的古董,一般都沒什麼抵抗力,往往能夠給開出令人咋舌的高價。
所以在曜變天目碗的製假造假販假方面,那些古董贗品製造者和商人們,可以說是前赴後繼。
明明知道自己製造的曜變天目碗漏洞頗多,可是這些人還是心存僥倖,一批又一批的生產製造假貨出來,而這些假貨販賣的最終目的地,大多都是日本。
所以小林恭助之前也曾經接觸過無數的假的曜變天目碗,前些年的情況還好點,可是自從進入了兩千年之後,這樣的價假貨在日本出現的頻率是尤其的多。
他就曾經被很多有錢人請過去,專門鑑定這樣的東西,所以贗品他見得多了。
而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的進步,這種假貨曜變天目碗的製假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最早出現的假貨,往往都非常的粗糙。
像他這樣的專家,只要一上手,光是從分量上就能分辨的出來。
因為這種曜變天目碗,當初誕生之際,就是為了鬥茶專用的,而且還是民間瓷器的一種,所以在胎質上並不像,傳統皇家和上層社會愛用的白瓷胎質那麼講究。
所以一上手就能感覺到這種碗的分量比較足,比起那些以薄,和透為特點的白瓷而言,分量要重得多。
而最初的仿製者們,並不瞭解這些特點,他們雖然也知道這曜變天目碗的底胎是黑瓷,所以儘管他們也以黑瓷為底胎燒製,但是在分量,和碗壁的薄厚上,卻往往是使用燒製白瓷底胎的技術特點。
所以他們燒製出來的假貨,雖然也是黑瓷,但是一上手就能感覺到分量非常的輕,胎壁非常的薄,這些可是和正宗的曜變天目碗有著天壤之別的。
即便是到了現在,很多製假者已經改進了工藝,可是他們想要複製燒造出和當年曜變天目碗一樣薄厚的黑瓷底胎,也不是那麼容易。
作為一個精研曜變天目碗數十年的老專家,小林恭助現在已經能夠做到,只要一上手,顛一顛分量,就能斷定出手裡的曜變天目碗是真是假的地步。
而現在他手裡這隻碗,光是從分量上來看,可以說絕對沒什麼破綻,和他經手修復過的那幾只曜變天目碗的分量別無二致,就算有那麼一些差別,差別的範圍也就是在幾微克到幾克的範圍之內。
這樣的誤差,在當年那全靠手工製作瓷器的年代,已經可以算是精度非常高的了,所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既然從重量上分辨不出來,那就在碗口內好了。
要知道他以前也遇到多這種在重量上做到登峰造極的假貨,只不過在往玩口內一看,那些假貨可就要露餡了。
要知道這曜變天目碗,到了現在,現代的制瓷工業已經發達如斯,可是卻也依舊難以複製的出來,原因就是因為這碗口內的曜變瘢痕,實在是太難複製了。
這種曜變星瘢,可是曜變天目碗獨有的特徵,這種茶碗的價值之所以被炒作的這麼高,就是因為這裡面的這些星瘢。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些星瘢就是在燒製的時候,因為流釉而產生的釉變的一種,可是現在各路制瓷名家們,為了複製出這種耀斑,可是使用了無數的工藝和手法,可是卻依舊難以複製出人家宋朝人燒製出來的星斑,這也正是這鐘碗彌足珍貴的原因之一。
小林恭助根本就不相信眼前這隻碗,就是宋朝的曜變天目碗,這時候他更是集中精力,把碗口內翻,然後集中注意力,把視線往這碗口內部這麼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