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均知道電話裡談價根本沒戲,見面談才有機會,於是先約到李先生見面。
“明天吧,今天我有事。”
“好,那你先忙,我明天下午在公司等你,李先生,我的李總,記住啊,我們公司,泰華地產的地址,在四方大廈22樓。”
戴均生怕李先生不記得他們公司地址,又重複了一遍。
“我記得。”
李先生說完掛了電話。
李先生真名叫李曄,今年33歲,來自於浙江溫州。
李曄的主業是在華強北電子世界從事電子元器件生意。
李曄來深圳很早,1990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就直奔深圳。他在大學裡所學的專業就是電子,因此來到深圳華強北附近電子公司上班,也算是入對了行。
李曄開始是在別人的公司裡,給別人打工,因為經常出入附近華強北採購各種器件,他逐漸悟出了門道。
上班兩年後李曄正式辭職下海,從租別人的第一個櫃檯開始,到現在他已經買下了華強北電子大廈裡面的三個櫃檯。
90年代到2000年期間,是深圳華強北風光最盛的時候,那時候李曄的三個櫃檯每年可以賺到200多萬元,而這三個櫃檯鋪面他當年購買的價格不到500萬元,可以說不到三年,他就能賺回來了。
深圳華強北商業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路,東西長度僅僅1600米左右,但其商業總面積卻有1.45平方公里。
華強北的前身是生產電子、通訊、電器產品等為主力的幾十棟工業廠房集中地。
隨著深圳經濟時代的發展,從90年代開始,華強北的功能發生了根本轉變,從生產基地逐漸發展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電子商業交易市場。
1998年,深圳市政府更是加速了對華強北的改造,徹底把這個工業街改造成為一條聚集人氣最旺的商業街。
2000年,華強北更是獲得國家工商局“全國購物放心一條街”的授牌。
2008年深圳第十屆高交會還在這裡設立了華強北分會場,至此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聲名享譽世界。
但想來那兩個“放心”的字眼還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笑話。
儘管官方如此高譽,但實質民間都知道,華強北代表中國走出國門的另外一個稱呼是“SZ”。
看字眼,這是深圳(SZ)的縮寫吧?
然民間稱呼卻是“山寨”的抬頭拼音縮寫。
儘管是如此的笑話,但它也絲毫沒有影響深圳華強北在中國、在世界、尤其是在那些欠發達國家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深圳華強北的聲名不斷外溢,導致電子元器件市場如賽格電子大廈、華強電子世界等越建越多,做這行湧進來的人群也大量增加。
各種密集化之下,導致的是電子產品的利潤越來越薄,早年的高額利潤逐漸走向透明化。
因為入門門檻低和抱團取暖多,據統計,一些潮汕區域,竟然有整個鎮的人都是在這裡做生意。
李曄在華強北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錢賺多了,李曄就想到了投資其它行業,比如房地產。
1997年,華強北對面的福華金座開盤,李曄一次性全款購買了一層共8套房子,而這一層的總價僅162萬元。
這一層樓的戶型是兩套30平米的單房,四套45平米的一房一廳,兩套套60平米的兩房兩廳。
李曄買下這層樓的時候,正趕上深圳房地產早年的高價,而華強北上海賓館附近又是此時的中心區域,所以整層均價算下來要5000多元每平米。
相對於深圳其它低價區域和附近兩公里外房子的10003000元的單價,這裡要高出他們一倍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