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今日的交流學習結束,大家都默契的散場。
姜不苦沒有如往常般徑回自家住處,而是找到了劉副院長,低聲與他交流了幾句。
劉副院長便帶著他出了這座小山,來到一座同屬洪都學院之內的一個僻靜所在。
這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谷,與周圍生機盎然不同,這是一處奇特的不毛之地。
山谷內,沒有一株綠色植物。
連泥土都沒有。
皆是大大小小袒露於外的嶙峋岩石,有的細碎至極,有的表面裂紋密佈,就像是巨錘反覆捶打過。
而其中還有些奇怪的紋理,焦黑的、扭曲的,彷彿雷電流經的痕跡。
而在頭頂,風和日麗,天朗氣清,看不出任何不同。
姜不苦仰頭打量了一下,人就已經浮空而起,緩緩向上升騰而去。
對現在的他來說,在虛空行走真就是如同呼吸一般輕鬆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難度。
而隨著他離地騰空,空間似乎感應到了他的氣機,原本天朗氣清的上空,迅速烏雲密佈,隱約有雷電在其中翻滾醞釀。
在來前就對此做過專門瞭解的姜不苦,親眼看著這一切就在眼皮子底下形成,也覺得非常有趣。
說起來,這也是“人為自然立法”中的一個經典例項。
在天變之後,修行體系完善到金丹法之前,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雷雲閃電這個現象,依然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可隨著金丹法出現,情況就逐漸發生了變化。
金丹境修士們為了純化自身金丹,施以恰到好處的磨礪,使之更進一步,想了許多辦法。
天上地下火山口,海底巨壓或者來自他人的持續逼壓,方法想了很多,最終發現,價效比最高,也是最方便複製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雷雲中走一遭。
可這依然蘊藏著許多危險,誰也不能保證選擇的每一朵、自然誕生的雷雲內蘊藏的能量都恰到好處,若是不足還好說,最多耽誤些時間,可若是過量,那很可能一下就被劈成了焦炭。
所以,從六一學院開始,開始嘗試以陣法的方式,人工“培育”標準確定統一且調節可控的金丹劫雷。
不同境界者的突破,便調動不同規格的劫雷雲進行“招待”,甚至考慮到成丹品質、修行功法高低、個體天賦潛能這些因素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調控,務必使每個金丹境修士都能夠享受到最細緻的“服務”。
一百年過去,兩百年過去。
金丹境修士渡雷劫,每一個小境界便要渡一次,早已成為修行者的共識,天象規則因之而緩緩發生變動。
天空中,在自然雷雲之外,真誕生了金丹劫雷這種東西。
不需要任何陣法驅動調節,天地自然就會生成合適的金丹劫雷。
就如此刻,忽然出現在他頭頂這一朵。
當他騰空而起,當這片天地感應到祂的氣機,劫雷雲便自動在他上空生成。
當他身形離地百米左右,天空中電蛇遊弋的劫雷雲中,一道雷光如劍一般劈下,發出一道轟隆雷音。
這道雷光瞬間降臨,如同一柄巨錘,狠狠打在身上,所有威勢全部貫入他的體內,勁爆的力量瞬間在他體內炸開。
這充斥著毀滅氣息的勁力,瞬間化作無數柄細小的、可深入骨髓、周身內外的榔頭小錘,對身體每一個部件敲敲打打。
世界做砧板,雷電做鍛錘,身處其間的修者,就是那塊需要接受鍛打、不斷精益求精的器材。
而在這鍛打的過程中,與肉身完成初步結合的天地之紋一點點更加深入、更加繁密。
對其他修行者來說,還要考慮個承受力的問題,可對他來說,這雷電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幾乎在其發生作用的那一刻,就已經同步消弭。
在他完成對第一道劫雷消化的時候,第二道劫雷緊接而至。
劉副院長和另幾人正站在谷口,遠遠看著這一幕,心中都頗多感慨。
此界劫雷的誕生,不是為了毀滅,而是順應人心,助人登高的階梯,每一次劫雷都有九道,因人不同,因境界不同,其威力不同,而且,若是渡劫時傷勢過重,無法繼續支撐,那麼劫雷雲會自動消散,宣告這一次的渡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