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盤膝而坐的他抬起頭來,彷彿在與姜不苦隔空對視。
他也因此看得更加清楚,“那不就是我嗎!”
不是現在的他,而是穿越重生成為姜平之前,本來面目的他。
若是讓他畫自畫像,他也會選擇這個相貌,而不是姜平。
此情此景,就像是在照一面鏡子,將他心靈中的自我投射其上。
不過,這個“我”比他記憶中還在帝都大學讀書的自己年長許多,眼神中也有著只有經歷和歲月才能賦予的深邃和神采。
不容他多想,那個“我”就以叮囑的口吻道:
“這算是我借鑑了之前世界贈予的外掛思路,自己打造的一個外掛,而它還遠沒完善,為了以後方便繼續推演完善,我大概解釋一下現在的思路。
符文的本質就是天地紋理,最初是修者能力覺醒後,透過對具現於其丹田內法符的大規模解析,提煉、總結、歸納,便有了符文體系。
所以,符文可以直接理解成‘道’在現實世界的降維具現,是‘道’的留痕。
這一百星位,是以符文神通的方式,對原身外掛的模擬。
所以,它具備原身外掛最基本的性質。
但既然要做,當然不能停留在這麼淺顯的程度。我想賦予它更多的可能性。
最終,我將它與生命進化進行更深層次的繫結,它可以隨著生命層次的躍升而同步最佳化進階。
我現在打造的這百星位,算是炎夏當下符文之道的集大成之作,可是,炎夏符文體系才發展多久?
遠沒到完善地步,這個所謂集大成,千百年後回看,也就是個笑話,而且,限於我當下的認知,難免有斧鑿匠氣。
而它隨著生命進化同步最佳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去匠氣而逐漸迴歸天然,去除雕琢的過程。
它甚至會隨著生命的持續進化,選擇不同的進化方向,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越來越契合生命個體的調整。
最終,徹底與生命個體融為一體,在這過程中,也將徹底擺脫符文體系、甚至炎夏既有體系的桎梏。
世界的‘道’理,早在世界誕生那一刻,甚至可能在誕生之前便已存在,但炎夏符文體系才起來多少年?
生命的進化從生命誕生那一刻就沒有停止,炎夏修行法才誕生多少年?
所以,萬不可被現有體系和格局所限。
百星位的持續最佳化本身,便是逐漸迴歸本真的過程,也是包圍‘道’的過程。
當百變為一的時候,就是‘道’具現於我掌中的時候。
不過,限於我現在的認知受到藍星世界的約束,只能推演到元神境所對應的四十九星位層次,後面的路,具體該往何處去,就只能交給未來,邊走邊看邊推演。
我會把這資訊放在八十一星位升六十四星位的時候,到了那時,除了低頭趕路,也是該抬頭看路了。”
說到這裡,那個“我”看過來的目光,充滿了期許。
資訊中的畫面至此結束。
姜不苦呆坐在那裡,心亂如麻。
百般思緒湧上心頭,努力想要理清,最終,卻越理越亂。
毫無疑問,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