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瀟歪了歪頭,好奇問:“老法師是別處來的有德高僧吧,您也知道我?”
老和尚雙手合十,笑道:“李居士對自己的認知似乎有點偏差,當我決定來雞公山寺講法,向人瞭解這附近的奢遮人物,我接連問了五人,你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位,我自然會牢牢記在心中。”
李瀟瀟越發好奇了,問:“老法師過來講法居然還要提前踩點做功課嗎?我還以為像您這樣的有德高僧過來普法,都是心念一動,機緣一到,興之所至,便飄然而來,普法完畢,便灑然而去呢。”
老和尚被她這話逗樂了,笑道:“李居士想岔了,老和尚我可沒有那樣的神通,不僅要踩點做功課,連往返路費船票車票都要操心呢,出來一趟是很不容易的。”
李瀟瀟點了點頭,大約有些理解了,便又好奇道:“剛才我來的時間比較晚,來的時候就只聽見你敲木魚了,沒有聽見您講法,不知道您都講了什麼,讓他們那麼如痴如醉?”
老和尚沒有回答,反而好奇的反問道:“李居士覺得我會講什麼?”
李瀟瀟認真想了想,猜測道:
“雖然和我在文史典籍中看到的有很大不同,但感覺上現在的佛學和禪宗更有內在聯絡吧?
禪宗主張眾生皆有佛性,覺悟不假外求,舍離文字義解,直徹心源。明心見性,即可成佛。”
說到這裡,看到老和尚笑眯眯的神色,她有些尷尬的笑了笑,道:
“這也是我在一些文史典籍上零碎看來,東拼西湊的一些認知,班門弄斧,大法師可不要笑話我……我想,大約也是這些吧,不過,大法師佛學精深,非我這個門外漢可比,應該是讓他們領悟到了什麼微言大義,所以才如痴如醉,沉醉至此吧?”
老和尚搖頭笑道:
“李居士可沒有班門弄斧,理論層面上,你已經完全掌握了精髓。
不過,要讓李居士失望了,我可沒有講出任何微言大義。
其實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東西,若是聽眾年輕人居多,我就主講尊老愛幼,愛崗敬業,急公好義,樂於助人;
若是今天這種老人居多,我就主講愛護眾生、護生戒殺、關愛後輩、和睦鄉鄰,寬宏大量,若有餘力,施濟貧苦。”
李瀟瀟驚訝道:“這……這不都是官方天天講,年年說的東西嗎?”
太意外了,太普通了。
這也能讓人如痴如醉?
他狐疑的看著面前老和尚,懷疑他是不是在消遣自己。
老和尚笑問:“李居士認為這些道理不對嗎?”
李瀟瀟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頭道:“道理當然沒錯,只是,據我觀察,真心把這些道理掛心上的沒幾個,能聽得如痴如醉的更沒見過。”
老和尚頷首道:“道理沒錯,大家從內心裡也都認可這道理是對的,而人心對於從上而下強加在身上的道理是有牴觸的。
這大概就是我和官方宣講員最大的不同了吧,能讓聽講者心中沒有牴觸。
當這些道理從他們本性中流露出來,說是講法,我其實就是一個引導者,讓他們感悟到從自己心田裡湧現出來的東西,他們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美好、幸福、喜樂。
這就是他們之所以如此開心的原因,在那一瞬間,他們覺悟了自己的本性。”
說到這裡,他感慨道:“若真有那種從骨子裡就不認同這道理,認為胡說八道的,就是把我這把老骨頭拆成柴火燒了,他也不會感覺如痴如醉的,只會覺得老傢伙我聒噪,盡講歪理。”
聽他說得隨意,李瀟瀟卻沒傻到真以為這很容易。
哪怕她力量手段勝過他千萬,但對於他所說的這種事,她是一點思路都沒有的。
佛,覺者。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禪宗,明心見性。
在老和尚看似輕描淡寫的講述中,她卻看到了這幾者的影子。
她的心中震動不小。
她已經承認,這同樣是一條神奇的修行路,和她的修行不是一種修行,老和尚身上沒有一點修為,或是因為經常走動奔波,身體也就比一般的老人好點,可他身上有的稟賦,就像他看可以飛天遨遊的自己一樣,同樣是需要自己仰望的。
沉默片刻,想起剛才所見,她再度開口道:“還沒恭喜大法師,剛才我見您的功德又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