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省下來的“搜尋”空間,古大俠轉而將之致力於“陰謀”的設計。
陰謀是個“局”,“局”的真相須加以戮破,一切才能水落石出。
因此,整個故事充滿了“偵探推理”的氣息,這是很典型的古大俠後期風格。
“局”就是“騙”,其間含藏著許多亟待破解的隱秘。
古龍在此書中設計了兩個“局”,一個是青衣樓主人之謎,一是大金鵬王之謎。
此二謎互動穿插、影響,又形成了第三個“局”,使得全書波詭雲譎,張力極強。
青衣樓的設計,有一百零八座分壇,是江湖上的神秘黑道幫會,主持人是誰,一直是個秘密,這與古龍另外一個“青龍會”組織的設計頗為類似。
古大俠在全書中,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獨孤一鶴與霍天青為障眼法,極力掩飾霍休的真實身份。
尤其是霍天青的障眼,運用得非常成功。
他最先以珠光寶氣閣的總管出現,但武林輩分極高,居然願意屈身低就,本就令人懷疑;但古大俠卻以“市井七俠”的義氣,加以消解;然後導對出獨孤一鶴的懷疑。
當獨孤一鶴受到懷疑之時,霍天青又適時出現,藉故消耗了獨孤一鶴的武功,使西門吹雪一戰而勝,因而再度遭到質疑。
二度遭到質疑的霍天青,原已堂皇出現,預備直接加以揭穿時,卻又因其死亡而消解;最後才由霍休現形,澄清一切疑點。
古龍刻意以一連串的“質疑/消解”過程安排此“局”,一張一弛之際,無疑是很能掌控讀者心絃的。
大金鵬王之“局”,安排得更是巧妙,其中,大金鵬王的真假是一關鍵。大金鵬王原是委託陸小鳳復仇的人,委託人居然是“假”的,這使得“復仇”行動顯得荒謬異常。
實際上,這也是古龍此書的主題之一對“復仇”的質疑。
大金鵬王朝的藏金,為三個叛臣私吞,陸小鳳執行復仇行動,就是在討回藏金,以供王朝復位;孰料真的大金鵬王安於逸樂,根本不想復國,其間的諷刺意味,頗耐人尋思。
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委託者居然是假的大金鵬王,不但金鵬王為假,連丹鳳公主也是假的。
書中安排了“上官飛燕/上官丹鳳”此一真假莫明的角色,又設計了一個言詞謊實不一的上官雪兒,使得真相撲朔迷離,令讀者在真假之間徘徊猶疑,極盡迂迴曲折之能事。最後以“六根腳趾頭”為線索,才算揭穿了一切的真相。
這兩個“局”彼此之間互有關聯,古龍將假金鵬王的幕後操縱者與神秘的青衣樓主腦合二為一,使霍休成為最後的線索,又是第三“局”。
除了叛臣是真外,復仇是假,上官丹鳳是假,霍天青是假……幾乎無一不假,只有霍休幕後操縱是真;而最後真相顯朗時,陸小鳳卻受困於機關中,完全沒有“破解”的能力。
眼看著大勢已定,古大俠別出一筆,使劇情直轉急下,冒出公孫大娘“破壞機關”,全案才算終結。
三局交錯為一局,構成了此書全部的情節;但古龍在“前言”中刻意點出的幾個人,雖全數皆已出場,但著墨有限,西門吹雪在與獨孤一鶴的交鋒中,初步展現了他“劍神”的鋒芒;花滿樓也以他充滿靈性的胸懷,在與上官飛燕的對手戲中,略有表現;但公孫大娘,古龍毫不說破,只是輕筆一點,有如神龍乍現;而老實和尚,則有如曇花一現,根本來不及發揮。
也是因此,《陸小鳳傳奇》與《楚留香傳奇》並稱為古大俠的兩大“懸疑偵探”系列武俠名著。
這個系列的故事充滿了懸疑元素,以武俠之名,並且合乎大多數此型別的規格,即所有線索指向的人並不是兇手,最沒有嫌疑的人反而是幕後黑手。
以《決戰前後》為例,先是一場吸引大家眼球的打鬥戲,打架的人是誰就算讀者看了一個小時以後再回憶,想破頭都想不起名字,當然我也不記得了,他們為了一場有變數的決鬥下了賭注,這樣就引出西門吹雪和葉孤城決鬥的事然後才是片名《決戰前後》。
接著我們需要陸小鳳了,也只有他才能在最後關頭把真正的幕後黑手揪出來,案情撲朔迷離。
但是陸小鳳頂著大家的關注繼續裝傻,最後和大家在把兇手直接擒獲的時候再把所有細節都合理解釋一遍。
古大俠中的人物大多是這樣,他們好像都知道作者大大不會在他們一出場就把給寫死,所以他們活得很瀟灑,而陸小鳳就是其中之一。
沒有武林正派圍剿光明頂時的咄咄逼人,沒有武林大會推選武林盟主時的血腥風雨。
古大俠書寫的江湖,更像是煙雨江南一場充滿霧氣的夢。
所以說,古大俠的武俠不一樣。
古大俠算是一個純粹的武俠家,他的無論摻雜了什麼樣的元素(比如說國內外的型別),都是武俠。